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心理紊乱和疾病的表现及原因

时间:2024-10-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心理紊乱(疾病)之表现

心理紊乱包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

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生活造成多少影响的心理紊乱叫心理问题。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升学就业问题等,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二、心理障碍:

初始受到的刺激比较强烈,内容已经泛化,延续时间较长,行为出现异常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生活的心理紊乱叫心理障碍,除了接受心理咨询以外还需作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三、神经症

本身存在着脑组织病变或人格缺陷,加之受到精神刺激后起病,病程时间很长,内容已经充分泛化,有痛苦体验,不能享受生活,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心理疾病叫神经症。神经症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除了接受心理治疗以外,还需服用精神类药物。

四、精神分裂症

精神紊乱,情感冷漠,无自知力,常伴随着妄想,并有幻听、幻视的一种精神疾病。

心理紊乱之原因

一、生理原因

(一)先天脑组织及机能存在缺陷:

这类人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条件适宜时易患病,患病期间须服用精神类药物;

(二)先天生理因素不佳:

如长相不好、身材矮小,有一定的生理残疾等。这类人从小就有自卑感,神经过敏,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感情易受伤害,所以他们多数存在着自卑心理。

(三)遗传:

如果血亲长辈当中有人曾经患过精神方面的疾病,那么他在精神方面的患病率要比没有上述问题的人高的多,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四)行为方式:不良的行为方式如抽烟、酗酒、好逸恶劳也可能导致心理冲突。

二、心理原因

(一)人格因素

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们组成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在行为中总是体现这个人的精神风格,一般情况下不易改变。人格发育不完善(个性缺陷)是心理紊乱(疾病)的基础和内因。常见的个性缺陷有以下11个方面:

1、激动:遇事易产生高于常人的激动,亢奋,从而产生过激的行为,事后又后悔不已。相反的个性是稳定。

2、消极:习惯消极等待、被动,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怨天尤人,喜欢把各种事情往坏处想,预示不成功,给不努力寻找借口。相反的个性是积极。

3、自卑:发生事情后习惯把责任归给自己,自罪, 自责。童年时候父母的打骂和负性评价;出身地位的低下;还有其他等等原因使得他们成人后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或者干脆相反,自大。自大,它不是自信,自信是有根据的预测,它不脱离实际,不夸大事实。而自大就是说话一贯的夸大,这没问题,那没问题,小菜一碟,以掩饰内心的虚弱,可是实际行动跟他所说的并不相符。这种人生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从着装上刻意追求高档和时髦,说话上装出一付无所不知的样子,好指责别人,先发制人,以避免受到贬低和伤害,自我防御心理极强,实际上是极度自卑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已,所以说自大也是一种自卑。相反的个性是自信。

4、偏直:也叫固执,习惯于跟别人对着干,经常违反纪律。相反是随和。

5、强迫:追求完美,行为刻板,循规蹈矩 ,过分认真,谨小慎微。相反是随意。

6、逃避:遇到一点挫折就逃避,缺乏自信和毅力,不能坚持到底。相反是面对。

7、压抑:采取躲避和遗忘的方式来缓解压力,问题似乎没有了,其实并没有解决,只不过被藏到潜意识了去了,日积月累,逐渐增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很可能引发心理障碍。相反是宣泄。

8、嫉妒:由嫉妒而引发酸葡萄心理,这种不良心理破坏力极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同伴关系不良,女性多于男性。相反是宽容。

9、多疑:一贯不信任他人,甚至对自己也不信任。多思、多虑、猜忌,往往和嫉妒共同存在,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相反是信任。

10、依赖:主要是精神上的依赖。自己没有主见,事事要问别人,要别人拿主意,女性多见。相反是独立。

11、冷漠:缺乏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他人漠不关心,做事首先考虑自己,人际接触不良。相反是爱心。

以上不良人格其本身就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人格缺陷取决于早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它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早期爱的剥夺:

幼年未得到双亲爱的孩子长大后易产生心理问题。国外研究过,2岁以前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易患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2岁到6、7岁未得到双亲爱的孩子长大后易患神经症;6、7岁到成人没有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易患心理障碍。

2、早期精神创伤:

幼年时精神上受到过创伤,比如被强奸或被继父母打骂等,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当时他们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这些记忆便会进入他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已经忘记,但到了中年压力增大加上遇到应激的时候,病症就会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他本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找到他发病的早期原因。

3、家庭管教方式不良:

(1)体罚:孩子犯点小错误就打他一顿,不跟他讲明错在哪里,应该怎样作,简单粗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有强烈的报复和逆反心理,好攻击甚至殴打父母或相反,性格懦弱,做事谨小慎微。

(2)溺爱:被过分溺爱的孩子,长大后,独断专行,惟我独尊,心理耐受力极差,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感激父母,甚至跟父母对立。成家后习惯把配偶当父母来依赖,夫妻间易产生矛盾。

(3)约束、限制:禁止孩子出去跟小朋友玩耍,不许看电视,不让干家务,关在小屋子里学习,与世隔绝;出于“保护”的思想,不让孩子去某些地方玩或接触某些人和物,处处限制,使得孩子长大后社会交往能力差 ,行动谨慎,缺乏果断,性格内向,独立性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不良。

(4)负性评价:经常责备孩子,一天到晚把“你真没出息;你怎么这么笨。”挂在嘴边,责备孩子,看不见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孩子便认为自己真的就是没出息,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思进取,自卑人格渐渐形成。

(5)双重标准:

1)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为了孩子经常吵架。

2)前后不一致:一会说孩子怎么好,可过几天又说他不好了。

3)言行不一致:嘴里明明说不同意孩子买某些东西,可是手里的钱却在递过去。

双重标准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不清楚谁对谁错,为什么父母的言行前后不一致,容易感到困惑,长大后心理易变态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4、家庭结构不稳定:家庭结构不稳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受到惊吓后,容易封闭自己,有事不敢跟父母讲,做事害怕出错,长大后影响人际交往,或受到父母的影响产生攻击行为。单亲孩子,因为只得到一半的爱,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没有父亲的孩子,人格发育和社会适应不良,不太懂得人际交往。父母离异无人抚养的孩子,易受社会不良青少年的影响,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

5、亲子沟通不良:有的父母家长制比较严重,持有“家长的话孩子必须服从”等不合理的观念,高高在上,从不平等的跟孩子坐下来谈谈,他们不知道孩子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有什么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矛盾由此产生,冲突和对立逐步升级,孩子的不良心理渐渐的在形成。

6、缺乏玩伴:由于家长的过分约束和限制,造成孩子不能经常跟同龄伙伴玩耍,长大后不懂怎么跟别人交往,缺乏社交能力。
以上不良的早期环境造成孩子成人后人格发育不完善,个性存在缺陷,这种缺陷是形成心理紊乱(疾病)基础和内因。

(二)、认知因素

认知:就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认知是由人格决定的,人格缺陷导致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又导致行为异常。偏差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自尊:

(1)自我评价过低:这类人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从未发现自己有什么长处和有点,尤其是在与他人作比较的时候,总觉得事事不如他们 #p#副标题#e#;他们总想让别人尊敬自己,可是往往不能如愿,感情易受伤害。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卑人格

(2)缺乏自我意识:长期的压抑、封闭自我,缺乏自信,顺从他人,依赖性强,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想我是谁,适合作什么,也不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别人高兴的时候自己才能高兴,一切好像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时间一长必然导致心理冲突,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性多于男性。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挖出他患病的根源。

2、幼儿心理:

这种人认为图片、影视上的老虎也是有危险的,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回避这些东西。
他们一般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成人,成熟水平跟幼儿相当,看到什么就当真,不能分辨是真是假,遇到事情习惯于用儿童的方式去应对它,回避、躲避,结果越是回避越是恐惧,越是恐惧就越回避,形成恶性循环。

他们这种行为方式令同伴和家人不能理解,家人简单的劝说对他们来说无效。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解释技术使其领悟。

3、不合理的信念:

患者的某些想法乍一看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但是仔细推敲后发现它与客观实际并不相符,是歪理,在绝大部分时间和场合都站不住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指挥型:喜欢指挥别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的头上,常常听到他们说“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等字眼,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不可能相同,怎么能强求?

(2)负性夸大型:这种人常有“糟糕透顶、大祸临头”的感觉,一点小事就无限夸大。

(3)完美主义型:这类人习惯把事情作的完美后心理才塌实,不然就会焦虑,活的很累。这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他不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

(4)责任推脱:这种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找自己的原因,仿佛任何事情都跟自己无关似的。

4、存在歪曲的认知:

歪曲的认知是完全背离客观现实的理论和想法,它没有一点合理性,严重的会形成妄想。用这套理论来指导行为必然异常。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任意推理、关联:没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关联。例如:“4”代表死,不吉利,尽量回避这个字。“纸上的、影视里的老虎是有危险的,要躲避。”“坏人的东西不能摸,因为他的东西有邪气;日本人曾经侵略我国,日本产品就有邪气了,不能碰;”“一个地方曾经出过车祸,那么这个地方就不能去了,否则就要出事。”持有上述思维方式的人用想象代替事实,科学不复存在。

(2)泛化:没有道理的任意扩展。例如:一个牌子的车发生过车祸,于是这个牌子的所有的车都不能坐了。一个商店前发生车祸,那么这个商店附近一公里范围都不能接近了。父亲犯罪进了监狱,那么儿子也是坏人,他们全家都是坏人,甚至连与他同姓的人也是坏蛋。

(3)夸大:没有科学根据的肆意夸大。例如:与别人握手以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三遍,因为可能有病菌;看到10米开外的人在抽烟,就很紧张,认为吸入了有毒物质,很可能会缩短寿命。

(4)走极端:“网络是陷阱,不要上当;”“钱是罪恶的根源;”“社会上要么就是好人,他们是不允许有缺点的;要么就是坏人,他们没有任何优点。”

以上歪曲的思维方式,完全背离了现实,背离了科学,持有上述认知的人心理必然变态,其行为方式也必然偏离常模。

三、社会原因

(一)社会认知偏差:

想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绝大部分社会现象看不惯,不能接纳现实。持以上观点的人必然要与现实发生冲突,导致社会接触不良,引起心理冲突。

(二)社会接触不良

1、人际交往不良:不仅与同事同学相处不好,跟自己的亲戚也不来往,甚至连配偶和孩子都不能相容,只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导致心理冲突。

2、社会适应不良:不能适应现实社会,走向社会去学习和工作,只能在家里呆着,与世隔绝,加上自身的个性缺陷导致心理冲突。

(四)、精神创伤

这里所说的不是早期的精神创伤,它是指成人后受到的精神打击。一次重大的精神打击,连续中度的精神刺激,长期慢性的精神压力,都会导致本来就有个性缺陷的人立即起病或被压抑到潜意识里,暂时无事,以后某个时候压力增大抵抗力减弱的时候引发心理冲突。

综上所述,早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良造成人格缺陷,人格缺陷导致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又导致遇到很平常的事情易引起情绪波动(恐惧 焦虑等),从而形成异常的行为(回避等)。只要没有人去干预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就会被固定下来,形成心理紊乱和心理疾病。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