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橡皮人”五个典型症状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我已经疲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上班这一天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电脑一关不开,合同到期了。”“不想说话不想动,看报上网喝茶就行了。”……这些话正高频率地出现在一个群体中。
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和表扬都无所谓,没有耻辱感和荣誉感;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一样。他们被称为职场“橡皮人”。
职场人缘何“橡皮化”
日前,一项有473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1.0%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其中14.2%的人表示有“很多”,41.8%的人表示“比较多”。
${FDPageBreak}
这些“职场橡皮人”有哪些症状呢?
症状一:被职场潜规则同化
小王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本校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的人员少,工作重,小王经常加班,困了就在办公室过夜。6年过去了,小王没有被提拔,也不再像当初那样拼命了。“大家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如果拼命干,一方面显得另类;另一方面人家说你急着表现和想提拔。落了个这名声却得不到提拔,何必呢?所以只能按照潜规则来。”
症状二:工作激情不再
“拼命三郎”刘娜直到30多岁才要孩子。怀孕期间刘娜仍然坚持工作,甚至生孩子的当天还在公司忙活。然而,休完产假上班,她却变了一个人:每天来得最晚,走得最早,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孩子。“我这个年龄精力已大不如前,工作和孩子只能顾一头。养育孩子对我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好,工作是次要的,得过且过吧。”
${FDPageBreak}
症状三:对批评指责不再敏感
做了5年广告设计工作的马先生坦言,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快乐和激情了。“绞尽脑汁想出的创意总是被客户批评得一无是处;熬了几个通宵做好的方案总是被推倒重来;总是被客户要求做‘山寨’版广告,你还有什么激情可言?”在一次次被打压之后,最近两年他的“免疫力”在不断增强,对于批评和指责越来越不敏感。
症状四:工作琐碎每天混日子
在某机关办公室做外宣工作的刘小姐,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和上网。如果有宣传任务,就打电话通知媒体,再到活动现场发放材料,或者把电子版资料发给媒体。剩余时间就是上网,看新闻,聊天。尽管才工作两年,她已经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机关里女性晋升的空间太小,我每天就是混日子。”
症状五:提拔无望颓废应对
公司要提拔一批中层干部,小吴和小陈能力相当,都参加了竞聘。结果小吴胜出,成了小陈的顶头上司。小陈提拔无望,感觉灰心不已,开始抱怨和烦躁,每天颓废地应对工作。
这些都是典型的“橡皮”症状,职场让“橡皮人”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FDPageBreak}
“橡皮人”折射出的“社会病”
“我最害怕‘橡皮员工’。他不仅自己混日子,还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状态。”郑州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说。几乎每家企业都存在着“橡皮人”,大多是参加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他们还不及职场新人有价值。”
而某电子设备公司负责人施经理则表示,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大都已是公司的骨干,虽然有的“橡皮化”了,但从总体考虑,也不能解雇他。“只有尽力遏制,并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和待遇等方法激发其积极性。不然会如同‘瘟疫’蔓延开去,侵蚀更多员工。”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职场“橡皮人”群体正越来越庞大,《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中国翰德就业报告》称,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
那么哪些职业容易出现“橡皮化”呢?调查显示: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和出租车司机更容易成为“橡皮人”。他们或者总是独立完成工作,无需分享;或者上升的空间有限;或者总是超出一定的工作时间,在疲惫和空虚中越来越“橡皮化”。
“‘橡皮人’一方面折射出一种‘社会病’,另一方面对个体而言,更像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佟新指出,“橡皮人”的出现,一定不光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环境、群体关系和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人把工作看成是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手段,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消解了;第二种情况是,短期工和不稳定工作逐渐增多,很多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工作,看不到前景和未来;第三种情况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尔虞我诈,人们不能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疏离感和压迫感,逐渐变得麻木以适应环境。
${FDPageBreak}
多管齐下防止“橡皮化”
其实,许多“橡皮员工”也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亚健康”的工作状态,已经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危险边缘。为了找回激情和斗志,不少职场“橡皮人”开始参加培训班来充实提高自己。
发现自己出现“橡皮化”趋势后,乔小姐参加了英语口语班。“并不是为什么而学,就是想找回那种拼搏的状态。现在心情渐渐恢复平静,工作状态也好了许多。”
王先生则报名参加了职业经理人培训。虽然目前上升空间有限,但参加培训,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关键是真正让自己动起来。”
针对职场“橡皮人”,不少企业也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建立一系列良性制度。
郑州某设备公司,目前对管理层进行轮岗,比如将两个相近部门的主管对调,工作性质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人员有了变化,这样可以防止“橡皮化”。有的公司则通过调整工资、福利和待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或者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有归属感,认同感。此外,还有一些公司为职工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重新激发他们的工作欲望;定期举行职工联谊活动,建立一种人性化的软环境,舒缓员工的心理郁结。
专业人士指出,“橡皮化”其实就是一种消沉的工作状态,走出来依然海阔天空。首先,遭受职场挫折后,要学会调整心态,走出“灰色心态”;其次,要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注重挖掘优势和潜力;最后,在确定不能坚持或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勇敢放弃,寻找新的方向和位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