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喜、怒、哀、惧情绪的变化?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首先应认识清楚不良情绪是怎样影响心身健康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客观情景引起的心理反应,是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密切相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人到老年,由于生活的复杂性及本身社会地位、生活条件、身体条件等的变化,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不利于健康的。
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情绪的产生是同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一般说来,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肯定、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会引起否定、不悦的情绪。具体地说,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其中最基本的是喜、怒、哀、惧四种形式。
喜——一种愉快的情绪。人在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乐的表现。
怒——需求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人格受辱时所产生的一种愤怒的情绪。
哀——亲人故世、重病缠身、意外损失,碰到此类伤心事会产生悲哀的情绪。
惧——由于碰到危险或预料到不测而产生的惧怕情绪。
人到晚年,虽深居简出,但仍离不开社会活动,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遇到不同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喜、怒、哀、惧等情绪。情绪又会因事态的发展和各人调节水平而发生变化。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成功;不良的情绪,则有害于身体,有碍学习,有碍进步。因此,防止情绪危机,提高调节情绪的本领是老年人学会心理保护的必修课题。
何谓情绪危机?情绪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经历了极度的波动,在客观事物面前作出的愤怒、沮丧、恐怖、激动、悲痛等表示。
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战国时代,有位大将军伍子胥,因为过不了文昭关,一夜之间竟把须发愁白了。这个传说虽有些夸张,但“愁一愁,白了头”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精神上的忧伤,会扰乱大脑功能,从而引起新陈代谢失调,须发变白就是色素代谢障碍的结果。相传三国时期的周瑜虽然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器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三气之,气得他“金疮迸裂”,断送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由此看来,情绪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长寿的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愁、颓废、惧怕、贪求、怯懦………。”所以有人认为人体中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那么,老年人如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呢?
(1)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作非分之想。做事情,想问题,既要从好的方面去想,又要从不好的方面考虑,作最大的努力和最坏的打算。期望过高常常会超过现实,往往有落空的可能。要留一席心理空间,作一点糟糕的设想。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如果结局不像预计得那么糟,反而会使人产生轻松的喜之过望的情绪。
(2)对各种事物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人们常说,热情能驱散懈怠和忧愁,热情能鼓起进取的航帆。如果失败了,不能归结为热情的过错,而是在某一环节上没有把握住。热情是一种持久、稳定的情感,有内在的驱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住热情,并与之为友,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当自己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就会感到自己没有被人遗忘。生活,将会重新赋予你勃然的生机。
(3)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树立乐观的态度,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也是产生愉快情绪的源泉。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人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使心理趋向平衡。困难面前不气馁,委曲面前不怨人,知足常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境自然开朗、豁达。
(4)学会明智。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身,都是不理智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全了、看透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就能保持稳定。另外,可以作一些联想,自己碰到的倒霉事,也许别人也碰到过,甚至更糟糕,这样,心情可以安定下来。
(5)适当地赞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不自寻烦恼。即使自己差强人意,也不要贬低自己、放过自己的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只要自己身心健康,希望就会实现。
(6)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也可以把烦闷事情写下来,作一番分析,在冷静之中,转移消极的情绪。
(7)遇失意事要自我解脱。俗话说,遇事要想开。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昭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8)主动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从看电影、欣赏戏剧、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感受生活的欢乐,倾注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情绪的产生是同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一般说来,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肯定、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会引起否定、不悦的情绪。具体地说,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其中最基本的是喜、怒、哀、惧四种形式。
喜——一种愉快的情绪。人在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乐的表现。
怒——需求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人格受辱时所产生的一种愤怒的情绪。
哀——亲人故世、重病缠身、意外损失,碰到此类伤心事会产生悲哀的情绪。
惧——由于碰到危险或预料到不测而产生的惧怕情绪。
人到晚年,虽深居简出,但仍离不开社会活动,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遇到不同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喜、怒、哀、惧等情绪。情绪又会因事态的发展和各人调节水平而发生变化。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成功;不良的情绪,则有害于身体,有碍学习,有碍进步。因此,防止情绪危机,提高调节情绪的本领是老年人学会心理保护的必修课题。
何谓情绪危机?情绪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经历了极度的波动,在客观事物面前作出的愤怒、沮丧、恐怖、激动、悲痛等表示。
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战国时代,有位大将军伍子胥,因为过不了文昭关,一夜之间竟把须发愁白了。这个传说虽有些夸张,但“愁一愁,白了头”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精神上的忧伤,会扰乱大脑功能,从而引起新陈代谢失调,须发变白就是色素代谢障碍的结果。相传三国时期的周瑜虽然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器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三气之,气得他“金疮迸裂”,断送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由此看来,情绪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长寿的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愁、颓废、惧怕、贪求、怯懦………。”所以有人认为人体中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那么,老年人如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呢?
(1)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作非分之想。做事情,想问题,既要从好的方面去想,又要从不好的方面考虑,作最大的努力和最坏的打算。期望过高常常会超过现实,往往有落空的可能。要留一席心理空间,作一点糟糕的设想。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如果结局不像预计得那么糟,反而会使人产生轻松的喜之过望的情绪。
(2)对各种事物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人们常说,热情能驱散懈怠和忧愁,热情能鼓起进取的航帆。如果失败了,不能归结为热情的过错,而是在某一环节上没有把握住。热情是一种持久、稳定的情感,有内在的驱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住热情,并与之为友,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当自己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就会感到自己没有被人遗忘。生活,将会重新赋予你勃然的生机。
(3)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树立乐观的态度,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也是产生愉快情绪的源泉。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人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使心理趋向平衡。困难面前不气馁,委曲面前不怨人,知足常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境自然开朗、豁达。
(4)学会明智。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身,都是不理智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全了、看透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就能保持稳定。另外,可以作一些联想,自己碰到的倒霉事,也许别人也碰到过,甚至更糟糕,这样,心情可以安定下来。
(5)适当地赞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不自寻烦恼。即使自己差强人意,也不要贬低自己、放过自己的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只要自己身心健康,希望就会实现。
(6)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也可以把烦闷事情写下来,作一番分析,在冷静之中,转移消极的情绪。
(7)遇失意事要自我解脱。俗话说,遇事要想开。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昭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8)主动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从看电影、欣赏戏剧、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感受生活的欢乐,倾注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