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蘑菇味美,有营养,但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成为盘中美餐。近日,四川省彭州就发生一起因食用野蘑菇而造成的中毒事件,造成十一人中毒。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的通报,10月份,四川省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起,发病174人,造成两人死亡。专家提醒野蘑菇不可乱食。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导致误食中毒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判断有毒蘑菇?尽量避免蘑菇中毒。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监所专家给出具体建议。
蘑菇又称蕈,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然而,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导致误食中毒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应掌握毒蘑菇的形态特征,避免误采误食,中毒后及时到医院抢救治疗,就可大大降低中毒的发生和死亡危险。
一、蕈的形态特征
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菌丝体是白色丝状物,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
二、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胃肠类型。多数在食后2小时左右发病,快的10多分钟,主要症状是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水样便腹泻,不发热。这种类型病程短,恢复较快,一般不引起死亡。
2、神经精神型。表现复杂多样,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四小时,病人产生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走路不稳,出现幻视症,还有可能类似精神分裂症。重症病人出现抽风、昏迷等。也有病人出现流口水、流泪、大量出汗、血压下降等,甚至相反症状。中毒病程为1-2天,很少死亡。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最初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肝区疼痛。严重者心律不齐、抽风、昏迷。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4、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昏迷、抽风,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病人在病程中有的会出现假愈期,导致误诊误治,如经过积极治疗,可痊愈。
5、日光皮炎型。潜伏期24小时左右,在手指、脚趾、上肢和面部出现皮疹,甚至疼痛、肿胀。
三、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
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四、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
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