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俭朴不讲究粗茶淡饭也好吃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在新华社和首都新闻界,只要一提起“老头儿”,大家都知道这是对中国记协名誉主席、新华社前社长穆青同志的尊称。曾有人这样评价穆青:他一生中所走过的道路,每一步都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无论是从8年抗战到解放战争还是解放后各个经济建设时期到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每一个时期,穆青都有重要的新闻作品问世。他的文章,教育了当代中国几代人。
当今的中国,从青年学生到老年人,许多人读过他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涑水情》、《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和八九十年代《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潮涌中州》、《苏南农村第三波》、《“金三角”纪行》、《跨世纪的创业》等。这正是穆青60年记者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记录。
不久前的—个上午,在新华社新闻大厦6楼办公室里,我有幸拜访了82岁高龄的前新华社社长穆青。他年迈但不失清癯,语气平缓而清晰,时而开怀畅谈,时而低头沉思。
刚一落座,穆青先生便习惯性地点燃一支香烟。采访于是从“吸烟”这个话题聊起。
“都劝我戒烟,我也想戒,但怎么也戒不了。医生多次劝过我,有两种意见,一是劝我干脆戒掉,一是说少抽一点也可以。我接受第二种意见,少抽,逐步改,一天十几支,以前可是一天至少一包哩。”穆青生活简朴,从不吃营养补品,肉也吃得少,水果吃一点,爱吃鸡蛋。他对生活没有什么讲究。在衣着上,穆青离休后基本不再穿西服了,外出时穿一件旧夹克,随意自在。
穆青的生活很有规律:离休后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就寝,中午看看报,每天还练一个小时左右的字,练书法从不要字帖,他历来认为写字应有自己的风格。谈到书,他最喜爱的还是《三国演义》,认为这本书从文字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都非常不错,书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我喜欢历史,对中国历史比较有兴趣,正史、野史,我都爱看。我觉得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史、近代史都要了解,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有借鉴,才能发展今天。”
1992年11月,穆青以71岁高龄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按理说,他可以颐养天年,可是,他说:“我开始了一个新征途,一个新起点。我想,只要能力所及,我会珍惜每一天。如今,我有时间看想看的书,写想写的文章,去想去的地方……”
不论在职时,还是退下来后,他一直坚持笔耕不辍,现在还在写。每每走进农户的小院,坐到农民的炕沿上,喝着大碗茶,嚼着玉米饼,与群众亲切交谈,那形象让人感到他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如今,他曾经采访过的10位***员已去世了8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健在,穆青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10个***员之一的“老坚决”潘从正去世后,他的孙子每年都要带上自家产的花生、香油到北京来看穆爷爷,并牢记爷爷和穆爷爷的教导,为人民多做好事。而穆青也到过他家4次,前3次都是直接走进苗圃,没有县里干部陪同,在那里吃的是小米稀饭、蒸槐花、调蒜汁,嘴里还不住地说:“好吃!好吃!”
最后,当我提起他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同班同学贺敬之、冯牧等都成了大作家,而他自己当年也曾做过当大作家的梦时,穆青笑了笑:“年轻人都爱做梦,幸好没去当作家,没有按照个人设计的方向去走。想起来,我一点也不后悔,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当今的中国,从青年学生到老年人,许多人读过他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涑水情》、《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和八九十年代《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潮涌中州》、《苏南农村第三波》、《“金三角”纪行》、《跨世纪的创业》等。这正是穆青60年记者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记录。
不久前的—个上午,在新华社新闻大厦6楼办公室里,我有幸拜访了82岁高龄的前新华社社长穆青。他年迈但不失清癯,语气平缓而清晰,时而开怀畅谈,时而低头沉思。
刚一落座,穆青先生便习惯性地点燃一支香烟。采访于是从“吸烟”这个话题聊起。
“都劝我戒烟,我也想戒,但怎么也戒不了。医生多次劝过我,有两种意见,一是劝我干脆戒掉,一是说少抽一点也可以。我接受第二种意见,少抽,逐步改,一天十几支,以前可是一天至少一包哩。”穆青生活简朴,从不吃营养补品,肉也吃得少,水果吃一点,爱吃鸡蛋。他对生活没有什么讲究。在衣着上,穆青离休后基本不再穿西服了,外出时穿一件旧夹克,随意自在。
穆青的生活很有规律:离休后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就寝,中午看看报,每天还练一个小时左右的字,练书法从不要字帖,他历来认为写字应有自己的风格。谈到书,他最喜爱的还是《三国演义》,认为这本书从文字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都非常不错,书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我喜欢历史,对中国历史比较有兴趣,正史、野史,我都爱看。我觉得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史、近代史都要了解,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有借鉴,才能发展今天。”
1992年11月,穆青以71岁高龄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按理说,他可以颐养天年,可是,他说:“我开始了一个新征途,一个新起点。我想,只要能力所及,我会珍惜每一天。如今,我有时间看想看的书,写想写的文章,去想去的地方……”
不论在职时,还是退下来后,他一直坚持笔耕不辍,现在还在写。每每走进农户的小院,坐到农民的炕沿上,喝着大碗茶,嚼着玉米饼,与群众亲切交谈,那形象让人感到他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如今,他曾经采访过的10位***员已去世了8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健在,穆青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10个***员之一的“老坚决”潘从正去世后,他的孙子每年都要带上自家产的花生、香油到北京来看穆爷爷,并牢记爷爷和穆爷爷的教导,为人民多做好事。而穆青也到过他家4次,前3次都是直接走进苗圃,没有县里干部陪同,在那里吃的是小米稀饭、蒸槐花、调蒜汁,嘴里还不住地说:“好吃!好吃!”
最后,当我提起他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同班同学贺敬之、冯牧等都成了大作家,而他自己当年也曾做过当大作家的梦时,穆青笑了笑:“年轻人都爱做梦,幸好没去当作家,没有按照个人设计的方向去走。想起来,我一点也不后悔,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