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新加坡是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在新加坡,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到了2030年,新加坡每4个公民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
孩子长大成家,纷纷离巢,各自为生活打拼,只留下老人空守旧巢。您或许以为,孤单和无奈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写照。其实不然,新加坡老人的晚年生活一般都很积极,也很快乐。
幸福生活的“乐龄人士”
75岁的黄先生早年从事钟表生意,常在文莱、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奔波,那时候,兵慌马乱,有几次简直是死里逃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福大命大,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他才能活到今天。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和生死考验,所以他更加珍视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
自结婚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夫妻俩省吃俭用,却不惜代价让儿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是留洋博士。大儿子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电脑业;小儿子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在金融业工作;女儿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让黄先生和妻子十分欣慰的,不是儿女们的事业有成,而是孩子们都懂得感恩,非常孝顺。
平时,黄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养热带鱼,鱼儿是他的好朋友。黄先生说他喜欢这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喜欢和这些鲜活的小生命相处,喜欢看它们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身。看着鱼儿无忧无虑的样子,自己也会快活起来。黄先生的妻子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和旅游,多年来,她还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孩子们渐渐长大后,他俩一年里,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外面游玩。这些年,俩人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现在,黄先生夫妇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早年的积蓄。孩子们每年给的钱,他俩就当做旅游基金。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想做井底之蛙。黄先生说:“趁能走得动的时候,就多出去走走吧!就算有一天实在不能出门了,也可以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啊。”因此,旅游基金多时,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就远点儿;少时,就近点儿。最重要的是,老两口都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采访时,我脱口而出:“真羡慕你们这幸福的晚年生活!”黄先生一听,便有些不开心了:“为什么说我老?什么叫晚年?我才70多岁,我老了吗?我是乐龄人士!就是应该享受快乐的人!”看见我正翻看他们的像册,黄先生又无限感慨地说:“这就是人生,从头到尾,一翻就是一辈子……”
#p#副标题#e#积极生活的“乐义人士”
认识罗先生和他的妻子,是我在宏茂桥社区一个公园的小山坡上晨练时。据他俩说,多少年了,除了刮风、下雨,天天都来这儿晨练。老两口都是八十多岁了,但看起来特别精神。每天早晨,他俩都一起手拉着手来到公园,或跳跳舞,或做做操,然后一起去巴刹(菜场)买菜,买完菜后再一起去大排档吃早餐。他俩形影不离,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甚至连下楼买东西、倒垃圾,也要两人一起去。
罗先生原先靠在工厂做工养活一家老少。现在,是靠自己的积蓄和一些社会保险金养老。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工厂做工,各自都有三个小孩儿,所以,家庭负担都比较重。有时,儿子们也会给父母钱,但他们坚持不要。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夫妻俩相濡以沫,恩爱满足。
罗先生和妻子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乐于做义工。他们是积极的“乐义人士”。罗先生夫妇和许多新加坡老年人一样,都愿意走出家门,为社会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孤独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平时,在教堂里、社区里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来,助人为乐;二来,有个精神寄托;三来,可以证明自己仍有“用武之地”。罗先生这样说:“我们现在只要头脑、手脚还灵活,就应该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假如有一天我们也病得不能动了,也会有人来帮助我们的。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晨练结束,也是我的采访结束之时。挥手与罗先生夫妻告别,看着他俩携手同行的背影,不禁让我感觉,这世间真的有一种爱叫做“天荒地老”。
孩子长大成家,纷纷离巢,各自为生活打拼,只留下老人空守旧巢。您或许以为,孤单和无奈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写照。其实不然,新加坡老人的晚年生活一般都很积极,也很快乐。
幸福生活的“乐龄人士”
75岁的黄先生早年从事钟表生意,常在文莱、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奔波,那时候,兵慌马乱,有几次简直是死里逃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福大命大,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他才能活到今天。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和生死考验,所以他更加珍视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
自结婚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夫妻俩省吃俭用,却不惜代价让儿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是留洋博士。大儿子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电脑业;小儿子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在金融业工作;女儿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让黄先生和妻子十分欣慰的,不是儿女们的事业有成,而是孩子们都懂得感恩,非常孝顺。
平时,黄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养热带鱼,鱼儿是他的好朋友。黄先生说他喜欢这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喜欢和这些鲜活的小生命相处,喜欢看它们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身。看着鱼儿无忧无虑的样子,自己也会快活起来。黄先生的妻子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和旅游,多年来,她还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孩子们渐渐长大后,他俩一年里,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外面游玩。这些年,俩人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现在,黄先生夫妇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早年的积蓄。孩子们每年给的钱,他俩就当做旅游基金。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想做井底之蛙。黄先生说:“趁能走得动的时候,就多出去走走吧!就算有一天实在不能出门了,也可以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啊。”因此,旅游基金多时,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就远点儿;少时,就近点儿。最重要的是,老两口都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采访时,我脱口而出:“真羡慕你们这幸福的晚年生活!”黄先生一听,便有些不开心了:“为什么说我老?什么叫晚年?我才70多岁,我老了吗?我是乐龄人士!就是应该享受快乐的人!”看见我正翻看他们的像册,黄先生又无限感慨地说:“这就是人生,从头到尾,一翻就是一辈子……”
#p#副标题#e#积极生活的“乐义人士”
认识罗先生和他的妻子,是我在宏茂桥社区一个公园的小山坡上晨练时。据他俩说,多少年了,除了刮风、下雨,天天都来这儿晨练。老两口都是八十多岁了,但看起来特别精神。每天早晨,他俩都一起手拉着手来到公园,或跳跳舞,或做做操,然后一起去巴刹(菜场)买菜,买完菜后再一起去大排档吃早餐。他俩形影不离,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甚至连下楼买东西、倒垃圾,也要两人一起去。
罗先生原先靠在工厂做工养活一家老少。现在,是靠自己的积蓄和一些社会保险金养老。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工厂做工,各自都有三个小孩儿,所以,家庭负担都比较重。有时,儿子们也会给父母钱,但他们坚持不要。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夫妻俩相濡以沫,恩爱满足。
罗先生和妻子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乐于做义工。他们是积极的“乐义人士”。罗先生夫妇和许多新加坡老年人一样,都愿意走出家门,为社会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孤独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平时,在教堂里、社区里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来,助人为乐;二来,有个精神寄托;三来,可以证明自己仍有“用武之地”。罗先生这样说:“我们现在只要头脑、手脚还灵活,就应该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假如有一天我们也病得不能动了,也会有人来帮助我们的。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晨练结束,也是我的采访结束之时。挥手与罗先生夫妻告别,看着他俩携手同行的背影,不禁让我感觉,这世间真的有一种爱叫做“天荒地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