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辐射无处不在! 防护+饮食 打好生活防"辐"战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许多MM上班的时候电脑办公,下班的时候电脑娱乐,休闲的时候盯着手机……生活被无数的"辐射"占据,导致皮肤粗糙暗黄、面无光泽、色斑痤疮、眼睛干涩红肿等等。要想回归美丽,先防辐射吧。

对于上班族来说,一整天的时间几乎都在面对电脑,上班时间用电脑办公,下班之后回到家里又用接着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

面对电脑时间比较长的人,会发现自己的皮肤会变得越来越粗糙、暗黄、无光泽、长色斑、眼睛干涩、肿胀,甚至还会经常出现便秘。这一切其实就是因为电脑辐射在“作怪”。

【辐射无处不在 不必过度防护】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辐射”实际上是一个总称,专家解释:辐射实际上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大类。它归根到底是一个自然现象,自古就有,也是地球大地存在的一个物理因素。

我们接触的射线80%以上为天然辐射,其余的多为无线电发射站、医疗及科研设备、日常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人造工具发出的辐射,这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较小

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损害及破坏较电离辐射少得多。当人们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或产生累积效应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伤害。

人们对辐射的恐惧往往源自各种夸大的信息,因而听到“辐射”二字就惟恐避之不及——有的孕妇天天穿防辐射服,甚至因害怕辐射而不愿意过机场的安检;有的人在生病时也不愿意接受过X线检查……

过度的防护其实没必要

长期过量的辐射会威胁人体健康,可能诱发辐射敏感器官的病变,但小剂量、短时间的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可逆的,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局部组织进行修复,人体自身能抵挡一定剂量的射线。

专家强调,适当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即可,必要时设置屏障物也可起到较好的防辐射作用。

【如何减少辐射的影响】

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辐射,我们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尽量把辐射的影响减到最低?

1、电器不用时拔电源。

一般来说,瓦数越大的电器辐射会越大,但是如果断电以后,辐射也会消失,所以要避免在多种电器同时运转的地方停留太久,不用的时候就要将插头全部拔掉。

2、少用手机煲“电话粥”。

手机在正常使用时辐射很少,但是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以及电源不足时使用的功率会增大,长时间的使用致手机发烫时射线量也会增多,因此注意不要经常用手机煲“电话粥”,或使用有线耳机进行通话。

3、过安检时注意。

专家提醒, 安检机使用的光源是X线,但其只针对受检查的物品,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照射,入口和出口紧贴X光机的部分的辐射稍大,注意不要伸手到铅门帘里拿行李即可保证安全。

4、偶尔的X线检查是安全的。

医疗辐射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对普通人群而言,一年中不超过两次胸部CT检查,或者两次PET-CT检查的剂量,与辐射职业人员年平均剂量相同,是认为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的。

虽然目前的电磁辐射环境复杂,但总的看来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辐射值一般还在安全范围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当的防范即可。

5、健康饮食防辐射

专家建议:在饮食方面,可多吃富含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如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带、西红柿、大蒜、绿茶等都是抗辐射的佳品。

另外,多吃牛奶、蛋、肝、豆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种人需特别注意电磁辐射

1、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2、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环境中工作的人;

3、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4、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