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天干气燥小心“火”从口入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夏天,天气炎热、干燥,不但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而且身体会出现各种“抵抗”症状:口渴、口苦、头晕,甚至咽喉灼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现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声生教授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夏季主“火”,所以这个季节更容易使人上火,而中医又认为夏季的“火”是对应心脏的,所以这个季节要注意养心。败火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日常饮食开始调养。

  阴阳失调易使人上火

  “中医认为,正常人阴阳是平衡的,阳是热,阳有余叫实热,阴不足,相对的阳就上升了,相对的热,就是虚热。热盛为火,火热绝对有余就是实火,可以伤津;阴液不足,阳热相对亢盛就是虚火。”张声生表示,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所说的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炽盛症。

  一般来说,实火患者多数体质偏热,加上吃辛辣的食物,易引起肠胃积热,多表现为咽喉肿痛、口干口渴、口舌生疮、口鼻发热、大便干结、舌红等。而一些人因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度、睡眠不足,暗耗气阴而导致虚火上升,它的典型症状是烦热,可以出现口腔溃疡、心悸不宁、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

  夏季上火的人会增多,一方面是因为夏季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另一方面,这个季节暑热难耐,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如果在饮食上不加注意,往往很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

  五脏六腑皆易上火

  按中医理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之气。张声生认为,夏季的“火”,除了可分为实火、虚火外,按照对应的脏器不同,可以分为胃火、肝火和心火等。

  胃火。“我们说上火大部分都是胃火,口臭、牙龈肿痛等都是胃火的典型症状。很多人到了夏季,觉得食欲不振,嘴巴没味道,喜欢吃点辣。”张声生提醒,过食辛辣刺激的饮食,会损伤肠胃,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会导致“热气”。还有些人偏爱煎炸熏烤的食物、或者过量饮酒、吃太肥腻的食物等等,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热性食物,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也会导致“热气”。

  肝火。情志不舒畅,郁而化热,热甚生火,这就是肝火。张声生认为,肝火可以表现为动辄易怒、烦躁不安、睡不实、头晕、头痛等症状,尤以女同志比较常见。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意思是忧郁、愤怒、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

  心火。心在五行之中是属火的,夏季,烈日炎炎,助长了心火。可以表现为燥热、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有的甚至有反复的舌中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

  控饮食 调情志 防上火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张声生说,“比如火热炽盛、大便容易干燥,长期便秘会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而且发生乳腺瘤、乳腺增生的几率也大。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猝死等意外。”

  张声生认为,在炎炎夏日,要防止上火,第一,要学会调情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思维、神志,所以在夏季,首先应该调畅情志,才能够心神宁静、思维敏捷,在认知上要从正面看世界,拥有阳光心态。”

  第二,从饮食上加以控制,吃一些降火、败火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第三,工作上不要太疲劳,要有张有弛,这样符合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要适当锻炼,游泳、早晚散步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但锻炼不宜过度,以睡一觉能恢复体力为好。

  第四,要多喝水,一般一天1500-2000毫升左右,但不要短时间大量的饮入冰水,否则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脾胃的功能。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