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有三阶段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俗语说:“热在三伏”,而第三伏一般都在立秋之后。故在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
1 初秋
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尤其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和在外露宿,避免涉水淋雨和冷水浇头冲身,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一毛巾被或凉被等,以防头面、四肢、腹部引发麻痹、肌肉沉重疼痛、腹痛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脾胃,适当多进温食,或常吃些赤小豆、苡仁、白扁豆、山药等有健脾除湿作用的药食两用品。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毒滞肠
2 中秋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银耳、萝卜、西红柿、藕、梨、香蕉、蜂蜜、乳品、百合、沙参、粥类(如八宝粥、百合银耳粥等)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3 晚秋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加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正如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气压较低,气候变化剧烈,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感到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在阴雨天更显得格外沮丧萎靡(因阴雨天松果体活跃,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受到抑制所致)。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对老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等意外。如果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出旅游登高赏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