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之下的智慧:学生备考心理指导(3)
时间:2024-10-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二)引发考试问题的个体原因
1. 受挫经验
什么是受挫经验?比如说,当年你中考的时候,本来数学科目应该发挥的很好,但当时就没考好。现在又到了高考的时候了,这时你又担心了:“我高考时可别象中考时的那个样子呀!”有的时候你的父母,坦白讲,他们中的有些人是不懂心理学的,还不停地强化这种经历。我听过这样的案例,父母带着孩子来,当老师的面就说:“他呀,中考时就紧张就不行,这次我估计还不行,还可能出现问题。老师你得给看看。”这样一来,你变得对未来的高考更没有信息了。这就是所谓的受挫经验可能导致的影响。也就是说,原先有过一些考试相关挫败经验的,包括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没考好的同学,突然反常的同学,这些经历对他高考都会产生影响。
但是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是,即使是那些考试反常的同学,你过去也有一些考试成功的经验,对不对?有几次考试失常,在所难免,但我可以肯定地讲,你这么多年这么多次考试,正常发挥的次数肯定比失常的次数多,按照考试正常与否的概率来算,高考的时候也是正常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你应该多想想那些正常的考试,而不必天天想那些失败的事情。越担心的事往往是有可能会发生。
2. 追求完美
什么是追求完美的人呢?就是说到考试的时候不允许自己有错误,对自己要求很高:我哪一科都要学得好,都要学得会。尤其是平时考试不错的同学,经常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做一些摸拟试题,如果出现了错误便责怪自己:“唉呀,这个怎么还错了?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呀!这个考试知识点怎么落下了没复习?这个应该复习好,怎么还没复习好呀?”这种类型的同学呢,就不允许自己有错误,什么都想学会,什么都想掌握。这里所体现的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
这种人是不是好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好学生,都是老师的乖学生,但是这种情况下,在未来的一个月中你还有这样的心态,我劝你停一停,缓一缓。为什么?这种心态容易给你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为什么?我可以跟大家讲,在这一个月中,你肯定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你不会,你在考场上也肯定会发现你有很多东西不会的。为什么?是这个没复习到吗?不是。其实,你复习得再全面也有东西不会,你信不信?为什么?因为作为一个人,你不可能把高中那三年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记住,那是不现实的。不信你可以打听一下,有高考开始,迄今为止就没有满分的人,对不对?所以,你的那些抱怨,如“这个题怎么就不会了呢?我应该会呀”,从某种程度说是一种多余,哪里有那么多应该?我可以告诉你,在未来的考场上,你肯定有东西不会!从另外的方面讲,如果你全会了,那出高考题的人多没有面子呀。
可以说,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在以往学习知识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人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也是必要的,但是,在这最后一段复习期间,则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出现,就是剩下这一个月,允许有些知识在这一段我们还不会,要学会放弃。这个东西实在搞不掂了,放弃就放弃了。已经是最后几天,你还能怎么样?你不可能全看一遍了,那就这么样吧。或者采用一种赌徒心态:“我就赌这道题它不出了。”具体到某道题,即使你不会,便赌它不会出现在高考中,其实猜中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不过不能每道题都这么赌,毕竟高考不是赌博。其实在这里我主要想强调的是,在剩下的不多时间里,你要允许自己不完美。虽然我们受过的这么多年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追求完美,但是我告诉你在这一个月阶段,你要放弃自己的这种完美心态。
3.好胜心强
既然学习了,就要学得好,就要比别人学得怎么怎么样。学习的时候,不服输,跟别人比较是一个好事情。咱们中国中学生学习为什么这么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学习目标跟国外不一样。一般而言,学习目标会有两类:第一类是我学习是要把知识学会,这叫掌握目标;第二类是我学习要比别人学得好,这叫成绩目标。咱们中国孩子是哪种目标比较多?第二种,大部是第二种。一直以来也是这样的目标引领着我们走到今天。但是今天我劝各位同学你放弃这种目标,把目标改为把知识学会,改为掌握目标,学会自己跟自己比。
为什么要这样?实话实说,咱们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暗含的对手:我跟他比,这次我高了几名,很开心;下次我低几名,很恼火,还要努努力,再上去。如果这个对手不够匹配了,便再换一个对手,再不停地比下去,都是这样。在以往,这种比较可能对我们学习具有鼓动性,可以使得我们再加把劲,多加一些时间段来学习。但是现在你如果还这样,尤其一摸二摸,两次摸拟考试你还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其一,你进步,但人家比你进步更多,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很懊恼:“他怎么又比我考得高,我这次没考好!”
其二,你没进步,或者退步了,他比你退步更多。那么这种情况会怎样呢?你会感觉:“我比他强,真开心!”
其实回头想想你就知道,你跟他比有没有必要?你该高兴的时候没高兴,你不该高兴的时候你高兴了。所以在现在的阶段,这样的比较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是不是倒霉的基础之上的。当然了,我们说某种程度上来讲,别人倒霉恰恰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不是?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要这样做。你不要跟别人比,因为随后带来的情绪体验很可能与你的复习效果并不相称。
另外,如果说平时的与人比较可以督促你的学习,那么现在高考之前的比较更多的带给你的是负面影响。这时候再和他比也没有用,他成绩不好不意味着你的成绩就好,他考不上不意味着你就能考上。如果你们都考得好,一样可以同样上大学,这里不存在一个资源的竞争,不是有你没他,有他没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把你复习得怎么样、考得好不好建立在别人考没考好的基础上。你要自己跟自己比。这样的话,你自己学习到位了,复习到位了,自然会开心!这时候,所以我建议你要把知识学会作为目标,而不要比别人学得好为目标。况且,这个时候别人的变化也是你所预料不到的。
如果你有过受挫经验,还是追求完美,还是好胜心比较强,那么在高考期间相对而言就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而具备以上个人特点的同学有时候并不见得是少数,我们要注意适当地调整自己。
我们考试时候的不良心理状态就是这么来的,是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考生的焦虑。什么是社会因素、人格因素?一是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二社会环境怎么样?为什么我们前面要分析一下我们所处的心理环境?因为有的时候往往是周围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在这个阶段造成我们一些反常的表现。不用说别人,我说我自己个人的例子。我小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当时不知道什么叫考试。我们那时候考试也没人重视,糊里糊涂地就考了个语文数学双百分。结果家长很开心,我妈过来了:“我儿子是学习的苗子,以后好好学,好好考,下次考试还要考一百!”我老师也过来了,在班中发现一个全年级考第一的人,也很兴奋:“这个苗子不错,下次你还要争取在全年级考第一,要考个双百!”结果怎么样?我这辈子就小学一年级唯一的一次考过双百分。因为当你不知道考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本来也不紧张,不着急,而经周围的人这么一说,社会上呀人为的因素,加上自己还是个好强的人:“我要好好考,好好考,一定要考一百!”结果这辈子再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在高考来临之前,既要注意到自己人格方面的弱点,也要避免受到周边他人的负面影响。
By 迟毓凯 • Mar 7th, 2008 • Category: 教学科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