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白领压力调查:女性更易疲劳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爱人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当SARS的恐慌席卷来的时候……压力就存在于这些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压力是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形

  心理疲劳综合症

  在企业管理中,过度的工作压力会造成高血压、心悸,工作满意度下降、烦躁、焦虑、忧愁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与缺勤所带来的损失,是每一个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如何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帮助员工很好地应对压力,正在成为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企业的压力管理主要从工作压力来源、员工压力反应以及员工的自身特点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整与减少压力来源并帮助员工改变自身,来促使员工更好地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反应。然而,在设计压力管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工作压力究竟有多大,目前的疲劳程度有多高,主要的压力来源有哪些等等以此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压力问题。

  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通过快速压力问卷对白领目前的工作压力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1.1%,是工作压力较小的白领人数的两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就使得压力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压力过大会给人们造成什么影响?

  工作压力的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的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零点的这次调查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他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从管理学上,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2/3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当然,员工的心理疲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但程度相对较轻。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这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培训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承受能力,那么,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重视,员工自己也缺少自我调节的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那么只能使症状继续严重下去。

  对于处在等级4和等级5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最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

  易疲倦缺乏精力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15名公司白领中,处于前四位的心理疲劳表现依次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压力对于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以及情绪四个方面:

  “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是心理疲劳在身体上的典型表现,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症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52%的人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主要的身体表现,如,容易生病(如头疼、感冒)(22.7%)和脸色不好(20.7%)。

  此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如,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38.3%),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寄贺卡)(25.8%),不愿与人接触(18.1%)以及爱讥讽、对人失去好感(15.4%)。

  另外,心理疲劳体现在工作效率下降上,如,容易忘事(36.4%)、难以专注于工作(24.8%)和做事费力(12.5%)。

  心理疲劳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情绪上,如,忧愁(30.8%),难以快乐(27.5%),容易急躁、发脾气(26.5%),无法跟自己开玩笑(21.7%)。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目前在白领群体中,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身体上的缺乏精力,人际上的沟通减少,工作效率上的容易忘事以及情绪上的忧虑发愁。当你的同事或者你的下属员工出现这些表现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关注一下他或者她背后所面临的压力。当你自己出现这些表现时,也试着去正视自己面临的压力,试着去放松自己,比如与自己开个玩笑。

  压力无处不在

  调查结果显示,“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和“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领域的发展”并列位于首要工作压力来源的位置,其出现的频次均值均为3.92;处于第三位的是“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均值为3.83;“要长时间地工作”处于第四位,均值为3.80。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这四方面在平均值上均接近了“较多出现”的水平(4分)。

  “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属于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来源,处于第四位的“要长时间地工作”也属于这方面的压力来源,它一方面说明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对于企业的时间效率要求甚高,一方面也暗示了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领域的发展”、“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是职业发展给白领带来的压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进则退。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时时刻刻提醒着白领们不能懈怠,然而这种对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也给白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同样,职业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白领造成压力。

  工作负荷、职业危机是人们压力的主要来源,“白天拼命工作,业余拼命培训”的现象就是这种压力下的产物。对于个人而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投资于未来无疑是明智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如何从现在高强度的负荷中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态度和意愿的增强,工作方式的改变,从而使自己不断在工作中获得成长与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更合理地分配工作,教会员工更为有效地管理时间,同时塑造学习型的组织,让员工感觉到在这个组织中可以通过学习来减少对未来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工作压力问题的可行方式。

  压力无处不在,对企业而言,我们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是了解压力的作用方式,改善压力的应对方式,以此来有效地应对压力,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使企业的员工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战。这样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扎实的功力、成熟的心智,还需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支持、培训、沟通平台,成熟的管理队伍。

  当我们思考着公共卫生的重要、应急机制的必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应该对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工作健康问题加以思考。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整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工作健康无疑是使企业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管理学中的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能有效地实现其商业目标,而且它也是一个稳定且不断发展成长的健康的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员工的健康问题,工作压力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以此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健康地发展,并不 #p#副标题#e#断壮大。

  女性压力更大

  “让我们想象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很久以前有一天,借着望远镜眺望的火星战神,发现了爱与美的金星女神。……于是,他们决定飞向地球。但是,他们忘了彼此来自不同的火星和金星……”这是约翰·格瑞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序言的一部分。男人与女人的差别是长久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男人和女人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同的情感需要,这些不同反映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这种不同也反映在职场上。

  事实上,女性白领压力不比男性小,女性白领身心更疲劳,面对工作压力,女性白领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调查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在较多出现的诸如“容易疲倦缺乏精力”、“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等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但在情绪反应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以5分表示很多,1分表示很少来测量疲劳表现时,女性白领“感到迷失”(均值为2.71),“容易忧虑、发愁”(均值为2.89)和“易急躁、发脾气”(均值为2.77)等方面的疲劳反应均值明显高于男性(均值为2.46、2.6、2.45),差异显著(P<0.05)。女性的情绪像波浪,在个人生活领域,就有“女人心海底针”的说法,女性的喜怒哀乐难以琢磨,同样的,在工作领域,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也容易情绪波动,出现焦虑、发愁和急躁等等情绪反应,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她们的另一半需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理解这些情绪波动的背后可能是她们正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女性自身,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职业场中,情绪化的表现是不被提倡的,在面临压力时的情绪化反应也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作用。而且,在情绪化反应过后,疲劳感并没有减轻,这与上面所谈的女性的疲劳程度比男性更高一致。

  另外,女性更加“容易得病(如头疼感冒)”和“觉得自己近来脸色不好”,是属于疲劳在身体上的反应。这可能与女性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关。

  面对工作压力,女性更倾向倾诉与忽略,男性更倾向解决问题与活动转移压力是必须承受的,压力的疲劳反应也是自然的,但压力的应对方式却是我们可以选择和学习改变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20种应对方式中,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2.24),通过工作学习或参加其它一些活动来解脱(2.10),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2.00),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去努力(1.99),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或者烦恼抛开(1.95)是最常采取的方式。

  调查显示,当面临压力或挫折的时候,男性白领比女性白领更可能“寻求业余爱好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去努力”、“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然而,女性白领比男性白领更有可能“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试图忘记整个事情”以及“自己安慰自己”。总体而言,男性白领在面临压力时,更有可能采取直接解决问题和活动转移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而女性白领则比男性更倾向采用倾诉、忽略或自我安慰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应对行为的选择与男女两性的心理特征及价值观非常相关。女性在价值观上更加重视感情、交流、美好、爱好和分享,分享和交流使她们能够得到内心的满足。因此,当女性面临压力的时候,找自己信任的人倾诉就成为了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式。然而,男性在价值观上重视的是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能否完成预订的目标以及能否独立地完成目标是他们能力的体现。男性一般不喜欢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办,因此,当他们面临压力时,他们会独自思考自己的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男性们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参与其它活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显然,男性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有效,他们的应对方式更易促成事情的解决和目标的达成,因为他们坚持立场并为目标而努力。这也最终导致他们的疲劳程度也比女性低一些。从职业角度,老板更喜欢解决问题型的员工,从自身角度,只有问题解决目标达成,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学习男性这种积极有效地面对压力的处理方式。当然男性也应该适当注意不要太过于“所有压力都自己扛”,而应当适当地沟通,更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平等和沟通的需求。

  既然男人和女人有如此多的差异,那么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也需要顺应这种差异,并且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尽量去调整,使男性和女性能够和谐地相处。当女性看到自己的另一半或者男同事沉默不语并对自己不理不睬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他的这种表现并不是针对自己的,可能他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正在独自思考解决办法。女性们需要清楚,男人并不像自己那样有问题就喜欢说出来,这是他们应对压力的特点。另外,男性们也要了解,女性面对压力的时候是需要倾诉的,因为信任你,所以会对你诉说,她们这时更需要的是你的倾听以及关注的眼神,而不仅仅是你的解决办法。

  压力不可怕,压力的不良反应和对其不正确的应对方式对企业的侵蚀才是可怕的。因此,在国外压力管理已经被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已经对员工和自身的压力管理有所需求,但离付诸实践还需要相当的路,在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更直接见效的今天,是否应该关注一下公司员工的心态,从压力管理的角度开发人才的潜能,才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能。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