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少灾少病
时间:2024-10-20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按照祖国医学的观点,大自然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相应,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无不取决于阴阳关系的变化。《黄帝内经》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繁荣昌盛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因此,气候出现寒凉温热,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夏和冬是一年之中相反的两个极端,夏季阳极阴衰,故而热;冬天阴盛阳弱,故而寒。而春、秋二季处于冬夏交替之间,阴阳变化之际,因而属于过渡季节。春季,气候乍寒乍暖,阳已升而阴未消;秋天,昼热夜凉,阳始退而阴渐长。此时,人们机体的调节功能如果适应了这种变化,就不发生疾病;反之,就要生病。
夏、冬季节天气或热极,或冷甚,但很少有突变,气温相对比较稳定,人们能够比较顺利地适应,因此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春秋之际天气变化无常,热中有寒,寒中有热,气温一日之中就有多变,故人们就不太容易适应,因此疾病发生率和旧病复发率就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春天温暖多风,空气由干燥变湿润,人的皮肤纹理由紧缩而开始舒展,循环功能相对增强。因此,皮肤末梢血管供应增加,汗腺分泌增多;加上此时正值推陈出新之势,细菌和病毒有了适宜的环境,容易大量繁殖和传播。秋天气候热凉相兼,时而有夏天的热感,时而有冬天的寒觉。我们的祖先从实践中认识了这种变化规律,于是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春不忘避阴邪,棉衣宜晚脱;秋主动战阴邪,穿着莫过厚,并按照气候多变的规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这样,一方面使皮肤的调节功能逐渐适应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减少和杜绝病邪的传入;一方面锻炼和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以进一步适应即将到来的盛夏炎热和严冬的酷寒,这就是“春捂秋冻”的道理和实现“少灾少病”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春捂秋冻”是一种被动的防范措施,我们不能用机械论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时间性的,总不能老穿着棉衣不脱。“秋冻”要有耐冻的措施,总不能冻得浑身打颤还不加御寒之物。近年来,由于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气候异常变化的情况时常出没,过去少见的“暖冬”、“暖(热)春”、“倒春寒”现象频频出现,许多情况甚至使人们有一种始料不及的感觉,所以要掌握好“春捂秋冻”的分寸。如何准确、及时调节人体与环境、气候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本质上讲,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其根本方法是加强身体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或坚持冷水浴,或散步、跑步、或做体操、打太极拳,或按摩、做气功。长期进行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耐力和抗病能力,还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运动,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可提高10倍。长期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不论对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还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身体的耐受力提高了,疾病也就较少发生了。
还要说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不能机械分开,春、夏、秋、冬只是人们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因此,许多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节性的,有些病则可能和上个季节相联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冻”只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还必须加强四季保健,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药物调节,增强人体正气,从而保证机体的长年健康。
夏、冬季节天气或热极,或冷甚,但很少有突变,气温相对比较稳定,人们能够比较顺利地适应,因此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春秋之际天气变化无常,热中有寒,寒中有热,气温一日之中就有多变,故人们就不太容易适应,因此疾病发生率和旧病复发率就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春天温暖多风,空气由干燥变湿润,人的皮肤纹理由紧缩而开始舒展,循环功能相对增强。因此,皮肤末梢血管供应增加,汗腺分泌增多;加上此时正值推陈出新之势,细菌和病毒有了适宜的环境,容易大量繁殖和传播。秋天气候热凉相兼,时而有夏天的热感,时而有冬天的寒觉。我们的祖先从实践中认识了这种变化规律,于是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春不忘避阴邪,棉衣宜晚脱;秋主动战阴邪,穿着莫过厚,并按照气候多变的规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这样,一方面使皮肤的调节功能逐渐适应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减少和杜绝病邪的传入;一方面锻炼和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以进一步适应即将到来的盛夏炎热和严冬的酷寒,这就是“春捂秋冻”的道理和实现“少灾少病”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春捂秋冻”是一种被动的防范措施,我们不能用机械论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时间性的,总不能老穿着棉衣不脱。“秋冻”要有耐冻的措施,总不能冻得浑身打颤还不加御寒之物。近年来,由于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气候异常变化的情况时常出没,过去少见的“暖冬”、“暖(热)春”、“倒春寒”现象频频出现,许多情况甚至使人们有一种始料不及的感觉,所以要掌握好“春捂秋冻”的分寸。如何准确、及时调节人体与环境、气候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本质上讲,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其根本方法是加强身体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或坚持冷水浴,或散步、跑步、或做体操、打太极拳,或按摩、做气功。长期进行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耐力和抗病能力,还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运动,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可提高10倍。长期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不论对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还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身体的耐受力提高了,疾病也就较少发生了。
还要说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不能机械分开,春、夏、秋、冬只是人们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因此,许多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节性的,有些病则可能和上个季节相联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冻”只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还必须加强四季保健,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药物调节,增强人体正气,从而保证机体的长年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