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时间:2024-10-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罢休。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气球,妈妈不小心给碰破了,孩子会顿足大哭,怎么哄都哭闹不止。妈妈会认为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可妈妈没有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伤心?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这个彩色气球“拟人化”,把它当做自己的“玩伴”,气球破了,“玩伴死了”,自然会使他“伤心欲绝”。婴幼儿的这种心理得不到理解和安抚时,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面对任性哭闹的小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闹原因上,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因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年轻的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面对任性哭闹的小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闹原因上,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因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年轻的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