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当活得轻松自如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新的世纪,我们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命运必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是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即使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一话题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从新生走向衰老,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命规律,老年人的今天,便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因此,讨论老年人的生活,作用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对全社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都具有指导的意义。朋友离退休前的职务不同,文化程度不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有,离、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更是干差万别。然而,心愿只有一个:要使晚年过得更有意思。尽管各有各的话法,也还是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对生活有不少一致的看法。
要活得轻松、充实、有价值,首先不要活得太刻意。我们所说的老年人,都是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是生活上最自由的一族。不必为案牍而劳形,不必为人事而费心,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对老年人的生活决不应该提出什么“指导性”的意见。亲自参加“四化”,奉献余热固然很有意义,但帮助儿孙做点家务,减轻他们的压力,让她们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也是对社会的贡献。身强体键,亲力亲为,固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但善自保养,自爱自珍,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至于生活规律,譬如作息时间、起居节奏、饮食习惯等等,更不必强求一致,怎样过得最舒服就怎样过,在这里可以借用一句流行歌曲里的话:“跟着感觉走”。要活得轻松自如,必须增加生活的情趣。
老年人的活动,目的在于拾情养性,延后益寿,做起来必须感到有趣味。平时参加些什么活动最有意义呢:完全视各自的情况而定。有些同志是部队的熔炉炼出来的,大半辈子戎马倥偬。离、退休后想生活得“文”一点,习点诗文,学点绘画;有些同志一参加工作便埋头案牍,文山会海,今日得宽余,便想增加生活中“武”的成份,打打拳,舞舞剑。不论是学诗绘画,还是打拳舞剑,都不必像私塾的学童和武馆的学徒那样刻苦,那样卖劲。假如“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便事与愿违了。
但我们不赞成面对往日的许多遗憾采取无可奈何的“算了”的态度,而是主张采取积极的“补偿”方式。如何“补偿”呢:有些老同志显浅地总结为“缺啥补啥”。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告诉我,过去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共叙天伦。离休了,要补一补,他买了一辆小三轮车,每天骑车送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又把他们接回家,假日还用车子载着两个小家伙满城转,优哉悠哉,好不满足。另一位老同志离开基层时间较长,回忆起当年老同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总觉得欠着一笔人情债,退休后,他便坚持每年“探家”一趟,回老单位找当年的伙伴聊天,欢聚数日,每次归来心胸都倍觉充实。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提倡“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受到社会的制约,生活是有边有际的,这个边际就是道德与法律。老同志要保持晚节,晚节不保便谈不上价值了(我们建议对此开展一次专门讨论)。在保持晚节的前提下,生活得越随意越好。
从新生走向衰老,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命规律,老年人的今天,便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因此,讨论老年人的生活,作用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对全社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都具有指导的意义。朋友离退休前的职务不同,文化程度不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有,离、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更是干差万别。然而,心愿只有一个:要使晚年过得更有意思。尽管各有各的话法,也还是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对生活有不少一致的看法。
要活得轻松、充实、有价值,首先不要活得太刻意。我们所说的老年人,都是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是生活上最自由的一族。不必为案牍而劳形,不必为人事而费心,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对老年人的生活决不应该提出什么“指导性”的意见。亲自参加“四化”,奉献余热固然很有意义,但帮助儿孙做点家务,减轻他们的压力,让她们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也是对社会的贡献。身强体键,亲力亲为,固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但善自保养,自爱自珍,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至于生活规律,譬如作息时间、起居节奏、饮食习惯等等,更不必强求一致,怎样过得最舒服就怎样过,在这里可以借用一句流行歌曲里的话:“跟着感觉走”。要活得轻松自如,必须增加生活的情趣。
老年人的活动,目的在于拾情养性,延后益寿,做起来必须感到有趣味。平时参加些什么活动最有意义呢:完全视各自的情况而定。有些同志是部队的熔炉炼出来的,大半辈子戎马倥偬。离、退休后想生活得“文”一点,习点诗文,学点绘画;有些同志一参加工作便埋头案牍,文山会海,今日得宽余,便想增加生活中“武”的成份,打打拳,舞舞剑。不论是学诗绘画,还是打拳舞剑,都不必像私塾的学童和武馆的学徒那样刻苦,那样卖劲。假如“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便事与愿违了。
但我们不赞成面对往日的许多遗憾采取无可奈何的“算了”的态度,而是主张采取积极的“补偿”方式。如何“补偿”呢:有些老同志显浅地总结为“缺啥补啥”。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告诉我,过去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共叙天伦。离休了,要补一补,他买了一辆小三轮车,每天骑车送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又把他们接回家,假日还用车子载着两个小家伙满城转,优哉悠哉,好不满足。另一位老同志离开基层时间较长,回忆起当年老同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总觉得欠着一笔人情债,退休后,他便坚持每年“探家”一趟,回老单位找当年的伙伴聊天,欢聚数日,每次归来心胸都倍觉充实。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提倡“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受到社会的制约,生活是有边有际的,这个边际就是道德与法律。老同志要保持晚节,晚节不保便谈不上价值了(我们建议对此开展一次专门讨论)。在保持晚节的前提下,生活得越随意越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