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买保健品需注意4种字眼 放心消费学会这几招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提到健康,就不得不提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营养保健品。令人忧心的是市场上保健品鱼龙混杂,让很多人心怀顾虑,为了让大家避开那些购买误区。下面分享一些保健品的知识。
什么是保健品
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涵盖了四个方面: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的这一大类产品,统称保健品。
其中,保健品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保健食品,也是国家相关政策最具约束力的保健产品类型,我们平时强调的“蓝帽子”,就是戴在它头上。
买保健品注意几个字眼
“迅速起效”。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后确实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这些成分很可能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
“治疗多种疾病”。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著。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过保健品彻底治愈。
“纯天然成分”。这往往是商家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中药是天然成分,但也要讲究药材的炮制和辨证施治。美国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保健食品消费应注意什么
有“蓝帽子”未必就是正品
保健食品外包装上有一个草帽状的“蓝帽子”,“蓝帽子”下面是国家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前,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该批准文号。即便确有该保健食品,还要对照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信息,这些信息都与国家批准的相关信息一致,才能认定是正品。
保健功能并非越多越好
保健食品外包装标签标识上都会注明其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消费者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有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保健功能是免疫调节,但在销售时或者在产品标签、说明书上却宣传有改善睡眠、增强记忆、调节血脂、调节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多出来”这些功能就属于被夸大的功能,并不可信。
警惕保健品添加药物成分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用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如果服用了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或许会有显著“效果”,却也很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会危及生命。一些保健品在宣传促销时,以患者“亲身经历”介绍产品功效、含有产品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宣称功效与产品说明书不相符等,消费者切莫轻信,以免上当受骗。此外,每个产品的成分、剂量和品牌效应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切忌以价格高低来衡量保健效果强弱。
老年朋友们如何才能放心、舒心地消费呢?
首先,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保健器械属于日用品,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能治病;而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主治功能、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包装必须标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
其次,“是药三分毒”,有些人生病了怕吃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要明白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生病一定要去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特别是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无须医师处方,不追求短期临床疗效;而且,它成分明确,有特定质量检测指标与方法。
此外,老年消费者需要更加客观的看待保健品功效,不能过于迷信保健功能。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正确购买保健产品。购买保健食品,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要理性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讲座或产品推销,谨防不法商家以“免费试用”、“赠送产品”等伎俩诈骗消费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