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手足口病涂鱼肝油减痛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一问

  一般口腔疾病与手足口病有何关联

  【专家解答】怎样识别儿童手足口病的口腔症状?手足口病与口腔疾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手足口病时,可首先表现为口腔症状,由此到口腔科就诊,提示着儿童口腔科医生,在接诊因“口腔疱疹溃疡”的患儿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做好鉴别诊断,不能因医生的原因,而误诊一名“手足口病”患儿。

  手足口病在口腔的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随继破溃后,即出现宝宝口腔溃疡疼痛,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手足口病与以下两种口腔疾病可以这样鉴别:疱疹性口炎,一般无皮疹,四季皆可发病,散在为主。疱疹性咽颊炎,由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病原学及血清血检查可确诊,一般无皮疹。

  【预防建议】预防总的原则是15字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将患病危险降到最低,随时洗手,特别是家长给宝宝换尿布和宝宝便后。避免宝宝与手足口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或茶杯等。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即淋湿、搓揉、冲洗、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烘干。

  二问

  宝宝手足口病时怎样做好口腔护理

  【专家解答】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宝宝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家长可用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宝宝口腔。

  可用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宝宝口腔糜烂部分或涂鱼肝油;也可给宝宝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当宝宝出现严重的口腔疼痛或溃疡时,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医生会对症用一些抗菌素软膏,或用带局部麻醉性质的液体,以减轻宝宝的疼痛。如:金喉健、西瓜霜等;用华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签蘸上敷于溃疡面,效果也不错。

  【预防建议】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宝宝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三问

  儿童手足口病为何会出现死亡病例

  【专家解答】宝宝手足口病的明确诊断标准,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而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口腔溃疡。

  那么,儿童手足口病出现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绝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至3年,儿童手足口病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也不必恐慌,儿童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病毒性或无菌性髓膜炎,是手足口病罕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毒性髓膜炎能引起发热、头痛、脖子僵硬、背痛。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比如脑炎(脑肿胀)或脊髓灰质炎样瘫痪,更加罕见。要注意,并发症脑炎将会是致命的。

  【预防建议】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值得高度注意的是,儿童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