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热浪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4-10-1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炎炎夏日,酷暑难忍,热伤风、热中风、食物中毒、红眼病等乘虚而入,势不可挡。仅就夏日几个常见病简介如下,防患于未然,希冀人们能安然度夏。

空调吹来“热伤风”

时下不少病人头晕、头痛、咽干、喉痛、身倦乏力、精神萎靡,多因久留空调房工作或睡眠所致。

空调给人们带来了凉爽,也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是门窗紧闭,空气污染,导致人们缺氧;二是人们长时间生活在恒温环境,会降低自身产热和散热调节机能,常产生类似感冒的症状,故人们称之为“热伤风”,即空调病。

为防止空调病的发生,其主要措施有:①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之间,使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②空调运作时,尽量避免送风口冷风直接对着头部;③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严禁在空调房内吸烟;5需长期生活与工作在空调室者,每天至少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或时开时停,入睡时盖好被单,以防着凉;⑤年老体弱、高血压患者,不宜久留空调房。

酷暑难当,招惹“热中风”

据测定,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当气温达到35℃时,高血压病人为了散热,常常汗流如雨,致使血液循环量比平时高5倍血流量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这就不可避免使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血压急骤升高,而诱发出血性中风;若因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血液浓缩,血液粘度增高,加之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甚至发生猝死。面对热浪滚滚的长夏,牢记五要点,可防热中风。一要静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调养,怡然自乐;二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不在烈日下久呆,少去闷热的公共场所,早晚多散步;三要多饮水,每日补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切忌口渴后再饮水;四要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以防胃肠道消化时与大脑争血,增加脑缺血性中风的机会;五要提高防范中风的意识,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服药,一旦出现心慌气短、头昏眼花、手足不灵、走路不稳、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脑中风早期诊治的宝贵时机。

警惕食物中毒

夏秋季气温高,适宜细菌生长,人体各部位尤其是双手带菌和带菌量均会增加,加之苍蝇等昆虫的活动增多,均会增加食品污染细菌的机会。据研究,带有少量细菌的食品在25℃以上的环境中放置4小时,一些细菌则以每十几分钟分裂一代的速度,可以由几个增殖到几亿个细菌,并把毒素排到食品中,即可发生食物中毒。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发生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要杜绝此类疾病关键在于预防,其措施有:①饭前便后洗手;②生吃的果、菜先洗净再加适量的食品消毒剂如84消毒液、无毒洗净剂等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如2小时内吃不完且含水量较多的水果如草莓则需再用清水冲2遍再吃;③剩下的米饭、蔬菜、熟肉加热消毒后再存放冰箱,冷藏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5不吃变馊发酵食品;⑤已化冻的肉禽及鱼类不宜再次保存,不吃过保质期的食品。

炎炎夏日,要防红眼病

每到夏秋来临,一些国家的沿海城市就会有红眼病出来侵袭人群,这已成了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的时疫眼病。

红眼病常由柯萨奇A24型和肠道病毒70型引起。这两种病毒均喜爱潮湿和30℃~35℃的温度。夏天梅雨过后的湿热天气,最适合红眼病毒的生长繁殖。它们仗着“菌多势众”,猖狂地向人群大举进攻,来势凶猛,无论男女老幼,一旦被它粘上,不要几个小时,病眼迅即畏光流泪、刺痛和产生稀薄的分泌物,致使眼睑肿胀,眼内被扩张的血管和出血片染红,这就是“红眼病”的由来。

对红眼病要严加防范。人人应做到:①注意个人卫生,洗脸要分盆、分巾;②凡病人用过的物品,用烈日曝晒或高温消毒;③严禁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5可疑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杜绝蔓延。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