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糖尿病人合并脂肪肝偏高 5类草药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脂肪肝是由于过量脂肪在肝脏积聚而导致的肝病,脂肪肝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略或误诊。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患有脂肪肝的达到75%,其中肝癌的患病人数至少增加10%至20%,可见糖尿病患者患脂肪肝的几率比健康者高。

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更高

糖尿病与脂肪肝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最高能达到75%;而肝病合并了糖尿病,肝癌的发病率又会至少增加10%至20%。医学专家为此提醒市民,糖尿病人保肝、护肝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尽早干预、及时有效防控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进程,可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

专家介绍说,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缺乏,容易引发肝脏的脂代谢紊乱;同时,糖尿病患者肝脏对糖的利用减少,释放增加,也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相反,脂肪肝又可进一步诱发或加剧胰岛素抵抗和体内糖代谢紊乱,尤其是出现重度脂肪肝或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就会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更容易引发糖尿病或致病情加重。

此外,脂肪肝还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由于脂肪肝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一旦确诊,往往已存在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导致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病不期而至,甚至加重糖尿病病情。

专家提醒,脂肪肝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病率和病死风险的关键所在,对于“糖人”尤其同时患有糖尿病和脂肪肝者,保肝、护肝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糖人”们要遵医嘱积极规范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达标,并要有预防脂肪肝的意识,最好定期做脂肪肝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对症治疗。脂肪肝患者除坚持基础治疗饮食控制外,也要重视血糖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早就医,可按医嘱选择适当的保肝、降酶、去脂药物。脂肪肝早期治疗很重要,脂肪肝的治疗除了要注意饮食及坚持运动外,还可以采用中药材进行调理。那么哪些中药材可以有效防治脂肪肝呢? #p#副标题#e#

防治脂肪肝必备五种中药材:

制首乌。即加工制熟的何首乌。制首乌性温,味甘苦。中医认为制首乌是一味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的良药。现代实验证实,首乌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降血压的功效。用法:每次10~15克煎汤服,每日1~2次。

决明子。又名草决明,其性微寒,味甘苦。炒熟用,具有清肝明目、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决明子水浸剂和乙醇浸剂有降血压、降血脂和通便的作用。用法:每次10克,泡水代茶饮。可常年饮用,尤以夏季为宜。

枸杞子。味甘,性平。中医学认为其能补肝阴、养肝血、益精明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枸杞子能降血糖,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并有降压功效。每次10~15克,可用以煮粥、制作菜肴,亦可冲泡代茶常饮。

大黄。是一味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良药,一般都用于急性热病之大便秘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除有泻下通便作用外,还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小量常服,对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均有良好的作用。选上好大黄,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饭后服。服后若见便稀量多时,应停服或减少用量。

山楂。其性微温味酸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化饮食,消肉积……消滞血胀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扩张冠状血管,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可食用山楂果、山楂糕,每次10克左右,每日2次,饭后服。

脂肪肝的发病率如此高,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注意预防脂肪肝,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注意保肝养肝。脂肪肝患者也要积极治疗,采用以上5种中药材进行调养,此外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运动争取早日康复。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