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疾病容易误诊
时间:2024-10-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这些年来,来心理专家门诊就诊的病人大多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在痊愈之后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我这病也属心理疾病,要是早知道,我就不用走那么多的弯路,花那么多的冤枉钱,自己也不用痛苦那么长的时间了!”原来这些病人所患的病极易被误诊,最典型的一例病人竟然在6--7年间被误诊成十几个病。为什么心理疾病这么容易误诊呢?原来心理疾病不单表现为情绪问题,还会出现许多躯体化症状(即是表现为躯体某一部分的不适),比如失眠、头痛、头晕、晕厥、猝倒、耳鸣、眼花、胸闷、胸痛、心慌、心跳、呼吸困难、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发抖、无力、抽搐、甚至截瘫、失明、失聪、失语、痴呆等等。有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症状反而缓解,这在心理学上叫“转换性症状”,很多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都会伴随有躯体化症状;疑病症对自己患病的信念更是达到了偏执、妄想的程度,到处求医、诸多检查,到处寻找患病的证据,甚至将生理现象当作一种症状来求医;癔病更是天才的模仿师,任何疾病的症状都可以在此类患者身上呈现,如某市一位全国著名的艺术家精神受刺激后出现头痛、失语,继而出现痴呆、卧床不起,症状持续两个多月,最后连妻子都不认识,在当地CT、核磁共振等诸多先进仪器检查未见异常,经全市大会诊,甚至请北京某权威医院会诊,最后拟诊为脑中风后痴呆,但治疗不但未见效,反而日渐加重,后到一家精神病院留医,诊断癔病,经药物、心理治疗3天后病情奇迹般好转,留医半月痊愈出院。
当今世界,先进的医疗仪器确实令很多躯体疾病的诊断变得容易,但对心理疾病的作用却不同,运用不当会产生负面作用,因为过多的检查不仅浪费金钱、浪费医疗资源,最致命的是过多的检查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暗示,不但会增加病人的疑虑,削弱病人的治病信心,还会令原有的那些症状巩固下来。这些心理疾病的诊断不但需要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内科、神经内科知识,因为要诊断这些病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曾有将心脏病误诊成焦虑症延误治疗致死的报道。所以一般医生在无足够把握的情况下不肯轻易下这类的诊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