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到,警防“老寒脚”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寒潮到来,气温骤降,也是“老寒脚”最容易发作的时候。俗话说:“人老脚先老”。上了年纪以后,腿脚就不灵便了。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腿部各种组织的退变老化;二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俗称为“老寒脚”。
一、人的膝关节是一个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伴随人们走过一生的路。但是,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不利,行动不便。
膝关节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的病变。有一定厚度、富有弹性、表面光滑、呈蓝白色且有光泽的关节软骨,由于某些原因发生退行性变化。软骨的颜色变成微黄,失去光泽,而后表面粗糙不平,甚至发生龟裂、脱落。有的碎片游离在关节内,而且软骨的厚度变薄。随之而发生的是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的松弛失衡,关节滑膜开始萎缩或增生,分泌的滑液减少或增加,都会引起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或关节的反复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出现。在X线摄片上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和在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性改变,俗称为“骨刺形成”。当然,有时骨关节面下骨质疏松,或有小的囊性变区,这种变化可使软骨深层营养中断,而使骨关节炎发生或加重。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作,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秋末冬初,由于寒潮不断袭入,气温骤降,寒冷的突然降临使膝关节一下子不能适应,便会使骨性关节炎发生。再加上老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潮湿、缺少锻炼,骨性关节炎会在一夜之间发作,翌日早晨便走不动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才会好转,而且有每年发作的可能。
秋末冬初,当第一次寒潮袭来之时,一日之内的气温可下降10℃以上。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血液会以很快的速度流归集中于内脏器官,以保证全身正常工作和正常体温,但处于腿脚离心脏较远部位的血液却急剧减少,供热不足,致使腿脚部位的皮肤和表层肌肉温度下降。冷空气入侵后,地面温度比气温下降速度更快,一般日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偏低4℃~8℃。而双脚与地面接触,受热传导、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腿脚部温度下降速度比全身其他部位更快。两脚的冷感要比身体其他部位高1倍以上。因此,腿脚部的毛细血管极易发生痉挛,血液循环受阻,乃至停滞聚集,这样便会累及到膝关节,从而导致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看来,“寒从脚下生”,预防“老寒脚”应从这方面着手。
三、预防“老寒脚”的发生,应从秋末冬初寒潮还未来临之时开始,直到第二年春初。保暖、运动、饮食、脚浴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
保暖 双脚因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对寒冷非常敏感,因此,耐寒能力差的老人,应特别注意腿脚部保暖,要避免久坐,尤其是老年人习惯于夜间读书,更要经常站立活动、跺脚等。必要时也可带上护膝,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运动 加强下肢运动显得格外重要。下肢锻炼方法很多,如太极拳、登山、散步、旅游等。我们看到有些人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骨与股骨髁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这种锻炼是不可取的。
饮食 食物方面可多吃些羊肉、鸡肉、猪肝、猪肚、带鱼等御寒食品。药酒御寒也值得提倡,在酒中适当浸泡一些枸杞、人参、附片之类的中药,效果更理想。另外,人类畏寒与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有关。甲状腺素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碘参与。人们只要在寒冷季节适量多吃些含碘量高的海带及各种海产品,便有利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增加人体的产热功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御寒防冻的作用。
脚浴 即用盐水洗脚。有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因此,脚浴对预防“老寒脚”大有裨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将脚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摩擦60次,有升提阳气,温解下元,滋润肺肾,驱除湿邪的作用。
一、人的膝关节是一个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伴随人们走过一生的路。但是,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不利,行动不便。
膝关节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的病变。有一定厚度、富有弹性、表面光滑、呈蓝白色且有光泽的关节软骨,由于某些原因发生退行性变化。软骨的颜色变成微黄,失去光泽,而后表面粗糙不平,甚至发生龟裂、脱落。有的碎片游离在关节内,而且软骨的厚度变薄。随之而发生的是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的松弛失衡,关节滑膜开始萎缩或增生,分泌的滑液减少或增加,都会引起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或关节的反复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出现。在X线摄片上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和在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性改变,俗称为“骨刺形成”。当然,有时骨关节面下骨质疏松,或有小的囊性变区,这种变化可使软骨深层营养中断,而使骨关节炎发生或加重。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作,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秋末冬初,由于寒潮不断袭入,气温骤降,寒冷的突然降临使膝关节一下子不能适应,便会使骨性关节炎发生。再加上老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潮湿、缺少锻炼,骨性关节炎会在一夜之间发作,翌日早晨便走不动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才会好转,而且有每年发作的可能。
秋末冬初,当第一次寒潮袭来之时,一日之内的气温可下降10℃以上。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血液会以很快的速度流归集中于内脏器官,以保证全身正常工作和正常体温,但处于腿脚离心脏较远部位的血液却急剧减少,供热不足,致使腿脚部位的皮肤和表层肌肉温度下降。冷空气入侵后,地面温度比气温下降速度更快,一般日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偏低4℃~8℃。而双脚与地面接触,受热传导、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腿脚部温度下降速度比全身其他部位更快。两脚的冷感要比身体其他部位高1倍以上。因此,腿脚部的毛细血管极易发生痉挛,血液循环受阻,乃至停滞聚集,这样便会累及到膝关节,从而导致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看来,“寒从脚下生”,预防“老寒脚”应从这方面着手。
三、预防“老寒脚”的发生,应从秋末冬初寒潮还未来临之时开始,直到第二年春初。保暖、运动、饮食、脚浴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
保暖 双脚因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对寒冷非常敏感,因此,耐寒能力差的老人,应特别注意腿脚部保暖,要避免久坐,尤其是老年人习惯于夜间读书,更要经常站立活动、跺脚等。必要时也可带上护膝,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运动 加强下肢运动显得格外重要。下肢锻炼方法很多,如太极拳、登山、散步、旅游等。我们看到有些人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骨与股骨髁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这种锻炼是不可取的。
饮食 食物方面可多吃些羊肉、鸡肉、猪肝、猪肚、带鱼等御寒食品。药酒御寒也值得提倡,在酒中适当浸泡一些枸杞、人参、附片之类的中药,效果更理想。另外,人类畏寒与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有关。甲状腺素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碘参与。人们只要在寒冷季节适量多吃些含碘量高的海带及各种海产品,便有利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增加人体的产热功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御寒防冻的作用。
脚浴 即用盐水洗脚。有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因此,脚浴对预防“老寒脚”大有裨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将脚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摩擦60次,有升提阳气,温解下元,滋润肺肾,驱除湿邪的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