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 试试膏方
时间:2024-10-14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的习惯。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在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由于膏方在服用时多用开水冲调,它较丸剂易于吸收,比汤药剂便于服用,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是,服用膏方是有讲究的:什么人能服?什么情况下不能服?如何服膏方?有哪些误 区?
亚健康与膏方
有些人常诉说自己平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胃纳不香,情绪低沉,焦虑善愁,精力不济,健忘失眠,惊悸胸闷,自汗盗汗,头晕眼花等等,但每次去医院作全面的物理、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医生常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嘱定期随访。这些主观上有自觉症状,却又查无实据的人就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称为“亚健康”的人群。亚健康虽未检查出有器质性疾病,实际上是处于有病与无病之间,亦即中医术语所说的阴证,表里寒热虚实不平衡、不调和,它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正不胜邪而致病。所以切勿等闲视之。
亚健康的年龄大多数为25—45岁的青壮年,由于工作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上饮食起居失调以及环境、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加上没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而导致精力不济。我国卫生部曾对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9%。由于发病率高,医学界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未病”。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同时又指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防病思想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养生之道,因此,中医药对亚健康有独到的功效。
根据中医“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理论,如今又到了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市场上各种营养品、滋补品种类繁多,但这些商品均为缺乏个性化的通货。也有人习惯用一味人参补虚,实际上参剂种类很多,功效不一,决非一味人参能治百病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还是请有经验的老中医处以膏方为佳。膏方是根据个人的机体特异,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或调和阴阳冲任,或益气养血,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或平肝熄风,或镇静安神,或宽胸理气,或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因此,膏方也是亚健康人群较适宜的剂型。
膏方的五大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今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今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今进补的最佳剂型。
二、选材与加工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越贵越补”,所以,一开膏方,就要有野山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其实,这也是误区。膏方是否有效,决定于辨证是否精当。立法应消补并用,通补兼施,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要牢记“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的原则,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这是正道。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反而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患。当然,药材应选道地,不应追求昂贵,时下一料膏方以千元左右已是很够了。
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所以煎膏也要有高手。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不得马虎。但时下个别接受代煎膏方的单位、小作坊很令人耽忧,他们对药材的选择、炮制是否得当?煎熬是否合乎规范?管理不好,就有误区!
三、服法上的误区:
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之二为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滋药。之三为一个膏方全家享用。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定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受,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之四为忽略禁忌。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影响疗效。
正确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病情需要可在晚间加一匙。感冒时必须停服。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
四、辨证上的误区:
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常见误区如下:一为“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论者,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
五、年龄上的误区:
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人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我不免忧心忡忡。千万不要一哄而上,走进误区,使这门中医精华的内涵滑坡。
小儿能冬令进补吗?
“补”是对“虚”而言,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因此,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关键是小儿进补应根据小儿特点,根据“虚”之所在,合理用药,不能与成人等同对待。
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小儿的各脏腑发育尚未成熟,其功能也未臻完善,古人归纳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或生活起居的改变均可导致小儿得病。且一旦得病,则正气易虚。从临床上看,有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咳嗽缠绵;有的小儿形瘦面黄,身材矮小,胃纳不馨。近年来,小儿哮喘日见增多,所有这些,都是脏腑虚弱的表现。所以,单纯看到小儿时期生机蓬勃,不知小儿易得病易致虚的特点,是片面的。
一般而言,有以下特征的小儿适宜冬令进补。如体质羸弱,反复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的;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有哮喘病的;有汗证、遗尿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的,如患过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心肌炎之后,等等。
而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5岁以下、患急性病尚未痊愈或慢性病在活动阶段的小儿不适宜进补。
适宜进补的小儿可以服用膏方,膏方通常是一人一方,根据各人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经过辨证施治后处方用药,所以用药针对性强,疗效更好。同时由于在方中加入了治疗原有疾病的药物,因而是一般保健补品所不具备的。小儿膏方应有异于成人,用药以“平”为贵,以平补为主,通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米仁等药。少用滋腻碍胃之品,不用壮阳药物,对人参及温补肾阳药物也需依据病情酌量使用。小儿膏方收膏常用饴糖和冰糖,不用鹿角膏、龟板膏等。因此,服用有经验医师所开具的膏方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如何服用膏滋药
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p#副标题#e#
膏方组织时,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气.
亚健康与膏方
有些人常诉说自己平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胃纳不香,情绪低沉,焦虑善愁,精力不济,健忘失眠,惊悸胸闷,自汗盗汗,头晕眼花等等,但每次去医院作全面的物理、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医生常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嘱定期随访。这些主观上有自觉症状,却又查无实据的人就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称为“亚健康”的人群。亚健康虽未检查出有器质性疾病,实际上是处于有病与无病之间,亦即中医术语所说的阴证,表里寒热虚实不平衡、不调和,它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正不胜邪而致病。所以切勿等闲视之。
亚健康的年龄大多数为25—45岁的青壮年,由于工作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上饮食起居失调以及环境、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加上没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而导致精力不济。我国卫生部曾对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9%。由于发病率高,医学界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未病”。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同时又指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防病思想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养生之道,因此,中医药对亚健康有独到的功效。
根据中医“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理论,如今又到了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市场上各种营养品、滋补品种类繁多,但这些商品均为缺乏个性化的通货。也有人习惯用一味人参补虚,实际上参剂种类很多,功效不一,决非一味人参能治百病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还是请有经验的老中医处以膏方为佳。膏方是根据个人的机体特异,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或调和阴阳冲任,或益气养血,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或平肝熄风,或镇静安神,或宽胸理气,或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因此,膏方也是亚健康人群较适宜的剂型。
膏方的五大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今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今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今进补的最佳剂型。
二、选材与加工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越贵越补”,所以,一开膏方,就要有野山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其实,这也是误区。膏方是否有效,决定于辨证是否精当。立法应消补并用,通补兼施,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要牢记“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的原则,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这是正道。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反而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患。当然,药材应选道地,不应追求昂贵,时下一料膏方以千元左右已是很够了。
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所以煎膏也要有高手。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不得马虎。但时下个别接受代煎膏方的单位、小作坊很令人耽忧,他们对药材的选择、炮制是否得当?煎熬是否合乎规范?管理不好,就有误区!
三、服法上的误区:
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之二为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滋药。之三为一个膏方全家享用。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定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受,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之四为忽略禁忌。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影响疗效。
正确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病情需要可在晚间加一匙。感冒时必须停服。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
四、辨证上的误区:
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常见误区如下:一为“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论者,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
五、年龄上的误区:
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人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我不免忧心忡忡。千万不要一哄而上,走进误区,使这门中医精华的内涵滑坡。
小儿能冬令进补吗?
“补”是对“虚”而言,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因此,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关键是小儿进补应根据小儿特点,根据“虚”之所在,合理用药,不能与成人等同对待。
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小儿的各脏腑发育尚未成熟,其功能也未臻完善,古人归纳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或生活起居的改变均可导致小儿得病。且一旦得病,则正气易虚。从临床上看,有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咳嗽缠绵;有的小儿形瘦面黄,身材矮小,胃纳不馨。近年来,小儿哮喘日见增多,所有这些,都是脏腑虚弱的表现。所以,单纯看到小儿时期生机蓬勃,不知小儿易得病易致虚的特点,是片面的。
一般而言,有以下特征的小儿适宜冬令进补。如体质羸弱,反复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的;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有哮喘病的;有汗证、遗尿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的,如患过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心肌炎之后,等等。
而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5岁以下、患急性病尚未痊愈或慢性病在活动阶段的小儿不适宜进补。
适宜进补的小儿可以服用膏方,膏方通常是一人一方,根据各人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经过辨证施治后处方用药,所以用药针对性强,疗效更好。同时由于在方中加入了治疗原有疾病的药物,因而是一般保健补品所不具备的。小儿膏方应有异于成人,用药以“平”为贵,以平补为主,通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米仁等药。少用滋腻碍胃之品,不用壮阳药物,对人参及温补肾阳药物也需依据病情酌量使用。小儿膏方收膏常用饴糖和冰糖,不用鹿角膏、龟板膏等。因此,服用有经验医师所开具的膏方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如何服用膏滋药
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p#副标题#e#
膏方组织时,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