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劳逸常不均 中医养生应适度劳逸

时间:2024-10-1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劳逸适度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记载,可见劳逸适度符合养生之道。劳逸失度对身体将造成严重的损害,劳逸失度包括过劳、过逸两方面。

一、过劳的危害

过劳即劳累太过,也称劳倦所伤,包括劳力、劳神、房劳等三个方面。

1.劳力

形体过于劳累,故称“形劳”。如积劳成疾,或病后体虚,勉强劳作致病,都属于劳力过度。形劳致病的特点,一是耗损脏气,特别是脾、肺之气,从而导致少气懒言,神疲体倦。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发越,故气耗矣。”说明过劳可导致内外之气因喘汗而散泄消耗。二是过劳可致形体组织损伤,主要是筋骨的劳损。《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劳神

劳神也称“心劳”,主要指思虑不解,用脑过度。由于心主神,脾主思,故思虑劳神日久,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以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以及纳少、腹胀、消瘦等。

3.房劳

房劳又称“肾劳”,主要指房事太过,或手淫成习,或妇女早孕多育等。房劳易耗伤肾精、肾气,可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遗精早泄、性机能减退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带下过多等病症。 #p#副标题#e#

二、过逸的危害

过逸即过度安逸,包括体力和脑力两方面。正常的劳动,有助于气血流畅、精神振奋、身心健康。长期安闲少动、久卧、久坐者,可导致气机不畅,脾胃功能呆滞,出现食少、胸闷、腹胀、肢体无力、臃肿发胖等。久则形成气滞血瘀、痰湿内生的病变。另外,过度安逸或长期卧床,则阳气不振、正气不足,可见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症,或抗病力弱,易感外邪。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至于长期用脑过少,诸事无所用心者,可致神气衰弱,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早老性痴呆等。

三、劳逸结合的方法

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机体免疫力普遍低下,因此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应比正常人更注意休息。

(一)消除眼疲劳

睡眠是保护眼睛、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另外长期过多地看书读报或用眼,常会导致肝血不足。看书写字超过1小时者应以视远观景5~10分钟作为休息;开目注视搞研究或雕刻的人员应学会闭目养神10分钟作为休息。眼睛疲劳过度,看一看绿色的草坪或树木,可以解除劳累。

(二)用交叉工作法达到积极休息

脑力劳动时间持续2小时后,可换为体力劳动或做一会儿体操运动,常是驱走疲劳的积极办法。

(三)培养爱好,劳逸结合

上班时精力集中,紧张的脑力劳动常使人筋疲力尽,无精打采,下班后应培养自己的一些爱好,如养花赏花、打扑克、下象棋、练习书法、绘画、唱京剧、哼小曲等,可使你精神放松,消除疲劳。

(四)注意动静结合和自我保健

工作学习搞得你头晕眼花,休息时应去郊野田间、公园娱乐场所走一走,或找个僻静之处与友人、亲人散散步,聊聊天,吃顿“野餐”。学会久动后以静休息,久静后以动休息,动静结合,才有益健康。当站立劳动腰酸腿痛时,可采用捶腰揉腿的方法自我保健;思考累了,闭目按摩上下眶、内外眦及天柱、太阳穴3~5分钟,就能使你消除疲劳。

总之,要学会主动休息,这样可以调节各器官的功能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安排好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做事讲究效率,休息要有质量,亚健康状态的人首先要从疲劳状态下脱离出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