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秋季是个“多病”的季节

时间:2024-10-1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入肌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事”的时节。

  秋季里最常见的病症是秋燥

  所谓秋燥,就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另一方面,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花粉、真菌孢子等悬浮在空气里,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再加上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宿痰常被新邪引动而引发哮喘。

  秋季抑郁有生理原因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枯藤,老树,昏鸦”,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不过,秋风秋雨易使人抑郁、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外,气候规律表明,几乎每一次秋风秋雨都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而低温条件下,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低温抑郁症”。

  怎样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呢?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过,“秋愁”既然也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外出游玩,也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而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丰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一些喜欢文学的朋友,也不要太受古人“悲秋”思想的影响,不必“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而应该把秋天当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美好季节,“秋愁”自然也难有立身之地了。

  旧病复发与季节更替有关

  我的一位姓刘的老同事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十多年了,但在夏季里,老刘的生活、工作与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在某年的防汛抗洪中,年近50的老刘还走上大堤,表现丝毫也不比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差。只是每当秋去冬来,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咳嗽不停,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之日,身穿棉衣,围着取暖的火炉,他也冷得瑟瑟发抖,脸色发青,气喘不停。好在他是一位老天气预报员,本地的天气变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也因天制宜,在天气变化前采取防病措施(如多穿衣服,去医院就诊等)。虽然病情也有些波动,但一直相安无事,生活质量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发生在老刘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常称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对此,老刘最有体会,尤其在季节更替时,他戏称自己的病情变化也是制作天气预报的指标。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也是在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

  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当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就以深秋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便阴晴无常,忽冷忽热,湿度也变化较大,常常是热几天冷几天,晴朗几天阴雨几天。即使是某一个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点,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以上,所谓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例如,每逢初春季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静脉中高浓度胆固醇和糖的流动加快,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的“工作强度”必须加大,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初春或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这样,正常人也会感到不适,而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预防秋病有方法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绝不是无法防范。例如,可通过下述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克饮服;可通过保温理疗来预防胃病复发和加重:每晚睡觉之前,将自做的保温带(或用热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时间为10-20分钟。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尤其要少在一些花草多的地方逗留。

  季节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好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那么对及早预防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大城市气象台这方面的工作更为出色),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年老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利用气象预报做到“心中有数”。对哮喘病患者来说,秋季里更要特别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一旦遇到冷锋过境的天气,要注意保暖,多作休息,以减少发病几率。

  当然,预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肌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