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毒蘑菇长得低调要分清
时间:2024-10-20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有句老话,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同理,那些长在山的那边、草的那边的野蘑菇也不是随便可以碰的。
前天晚上,一对中年夫妻在杭州留下镇王家坞附近的山里,摘了一小袋野蘑菇,重量可能还不到一两。没想到,夫妻俩吃完这盘清炒蘑菇后,双双被送进了医院。
妻子说,这座山上每天都有不少爬山锻炼的人,顺路采些蘑菇回去。她有些担心,其他人吃了蘑菇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中毒。
吃完一盘清炒野蘑菇,丈夫疼得直打滚
陈女士今年38岁,和丈夫都来自重庆,夫妻俩在杭州打工好多年了。不久前,他们到留下镇王家坞的一个工地上干活。
前天傍晚5点多,正准备回家做饭的陈女士被大雨困在了工地上。恰好,有几个爬山锻炼的人在山脚躲雨。
陈女士发现,他们的手里都拎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蘑菇。一问,都是在附近的一座山上采的。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多雨,让山里的蘑菇跟打了“鸡血”一样疯长。
陈女士动心了,为了尝个鲜,趁着雨小,她也进了山。果然,一场暴雨过后,半山腰随处可见野蘑菇。陈女士掏出袋子,随手抓了几把,“量不多,大概还不到一两。”
晚上8点多,夫妻俩回到家,陈女士做了一道清炒野蘑菇给丈夫下酒,自己也吃了几口。
才过了两个多小时,情况就有些不对了,丈夫肚子疼得打滚,跑厕所吐了两三次,陈女士也觉得腹痛、胸闷。
“那感觉就和农药中毒差不多。”陈女士的丈夫有过中毒的“经验”,他觉得赶紧得去医院救命。
昨天凌晨,夫妻俩双双被送进了解放军117医院。妻子情况还好,治疗后恢复得不错,但丈夫除了洗胃外,一直到昨天中午仍在输液。
主治医生说,夫妻俩病情都还稳定,初步判断应该是食用了有毒的蘑菇,但由于毒蘑菇都被吃完了,因此没法确定是哪种毒素。
毒蘑菇长得像平菇,雨后采摘的人很多
那么,这有毒的蘑菇到底长什么样?昨天中午,陈女士坐在病床前极力回忆。
“其实样子就和平时吃的平菇差不多。”陈女士说,都是乳白色,唯一不同的就是,毒蘑菇的菌盖像一把被风吹翻了的伞,顶部下凹,四周向上生长。
“吃起来味道还不错,要不我们也不会把一整盘都吃光了。”陈女士说。
昨天,记者来到这对夫妻打工的王家坞,顺着村口的一条小路,走上两公里左右,就是陈女士采摘蘑菇的地方。
不过,记者在山上转了半天,也没能找到她口中描述的那种毒蘑菇,只发现一些长在树干上的白色菌类。
“可能是最近采的人比较多。”村民沈大伯说,最近雷阵雨多,山里的蘑菇长得很快,有些爬山锻炼的人常常会随手摘一些带回去。
#p#副标题#e#
但哪些蘑菇有毒,哪些没毒,住在山边半辈子的沈大伯也说不好。
他说,本地的村民平时只认准一种野生蘑菇,那就是生长在竹子边,只有到每年梅雨季才会冒出来,除此以外,他们一般不会去采摘野生蘑菇。
不是所有毒蘑菇都很“妖艳”,野生的蘑菇最好不要采食
何传俊是杭州食用菌学会的秘书长,也是出了名的“菌类大王”。昨天,记者把陈阿姨采摘到的蘑菇形容给他听,试图找出惹祸的毒蘑菇品种。
不过,由于看不到蘑菇的全貌,何传俊坦言,判断起来难度不小。
“杭州范围内的蘑菇品种超过1000种,每年的5月到8月,是蘑菇大面积生长的季节,出现食用蘑菇中毒的事情也往往集中在这段时间。”何传俊说,目前在杭州野外最常见的毒蘑菇主要是白毒伞、月夜菌、红鳞花边伞、鳞柄白毒菌等。
他认为,如果仅仅从颜色和菌盖的形状分析,陈阿姨采摘的毒蘑菇有可能就是白毒伞。
这种蘑菇有剧毒,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蘑菇的“好坏”呢?
何传俊说,以前很多人认为颜色艳丽的蘑菇就有毒,其实并非绝对,“就拿白毒伞来说好了,样子长得和市面上卖的很多食用菌差不多,但它含有剧毒。”
“从外观看,毒蘑菇的菌柄上有菌环,菌柄下有菌托,而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何传俊说,除此之外,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分泌物清亮,但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分泌物也比较黏稠。
尽管区分毒蘑菇的方法有很多,但何传俊的建议是,野生的蘑菇最好还是不要采摘食用。
他说,全世界的毒蘑菇超过百余种,就算是菌类专家也无法立刻分辨出。而且即便是可食用的菌类,受到污染也会导致无法食用,所以市民最好不要凭着经验采食自以为安全的野生蘑菇。
-相关链接
野生蘑菇辨别4大误区
误区一:菌子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能使银器、大蒜、米饭变色的有毒,不变色的无毒。这是最大的谬误!菌类毒素是有机物,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也不会使大蒜、米饭变色。
误区二:颜色鲜艳、外观好看的有毒,不鲜艳的剧毒。有些颜色不鲜艳、不好看的如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却有剧毒,吃了就要害人性命。
误区三: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有腥臭味的有毒。其实不然,豹斑毒伞就常常被蛞蝓(鼻涕虫)咬食,但有剧毒,而且很多毒菌会生蛆。
误区四:伞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有菌托的有毒。实际上不全如此,毒粉褶菌没有这些特征,却毒得很。但草菇既有菌环又有菌托,却是美味食用菌。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拣拾到有菌环、菌托又不知名称的野生菌,不要轻易食用,因为具备这种形态的鹅膏科的一些菌如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毒蝇伞都是大毒菌,毒蝇伞刮去鳞片就很像橙盖鹅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