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怎样能让孩子有一口靓牙

时间:2024-10-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牙齿不齐又称错牙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主要有: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怎样能让孩子有一口靓牙?

  【应对措施】

  己经发生牙列不齐的少年儿童;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都可以由口腔科医生采用减数法或矫治器给予矫治。减数法是通过拔除牙列中一二只拥挤的牙齿,9~10岁时拔掉乳磨牙,让邻近的尖牙或双尖牙萌出:2~17岁时拔掉单侧或双侧双尖牙,让功能强。位置斜的尖牙萌出。

  矫治器有固定和活动两种。固定矫治器是固定在需矫治牙齿和邻近牙齿上,通过牙圈和栓结丝等,将排列不齐的牙齿加压矫治。矫治期间由医生定期检查井调整矫治力。固定矫治器的优点是戴上舒适稳固,但制作比较复杂。活动矫治器是通过钢丝的双曲唇弓、横曲唇弓和弹簧指等对牙列不齐进行矫治。其优点是制作简便、矫治期间可脱下刷洗。

  7~12岁是牙齿发育中的换牙期。这时出现牙列不齐是暂时的,以后会自行矫正。但也有一部分不能自生矫正的,就需要请牙科医生诊治。

  13~17岁是牙齿发育的恒牙期。这个年龄期绝大多数恒牙己萌出,牙弓和面部的宽度也逐渐定型,因此这时发生牙列不齐一般不会自行好转,必须作积极的矫治。

  【发生原因】

  错颌畸形形成因素及其机理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的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或单一机理在起作用,但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影响到颌面部的骨骼、神经、肌肉、牙齿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使其发生异常改变继而形成错牙畸形。

  错牙畸形的发病因素一般为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两大类。遗传因素主要为种族演化和退化,遗传因素大约占30%。获得性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乳牙早失:会出现间隙不足,产生拥挤错位。失去导萌作用,恒牙萌出时出现错位和无法萌出。

  (2)不良习惯:多数为吮指习惯、舌习惯、咬唇习惯、咬物习惯、伸下颌习惯、不良吞咽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错牙合。

  (3)多生牙:多生牙能引起牙、颌系统的形态动能紊乱,中切牙间多生牙可导致中切牙间隙的形成等。

  (4)先天性缺失牙:多为发育和胚胎原因,第三磨牙的缺失多为种系发生的退化现象。

  (5)乳牙滞留:个别牙逾期不脱落为乳牙滞留,可导致继替恒牙萌出被阻而呈埋伏,或错位萌出。

  (6)乳尖牙磨耗不足:因为儿童吃的食物过软,所以有的乳尖牙不如其他牙齿磨耗多,因而高出牙弓牙面,产生早接触,造成前方或侧方移动,形成反牙。

  (7)另外还有许多全身因素和局部疾病因素,如传染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维生素缺乏、唇腭裂、下颌髁状突良性肥大症、颜面肥大症等。

  【预防】

  预防牙列不齐的有效方法,就是在避免种种不利因素的同时,从孩子乳牙萌出开始,就应注意采取一些办法促进颌骨发育。

  促进颌骨发育的方法多而简便,一个行之有效并且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让磨牙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在孩子乳磨牙萌出后,经常给他们吃一些粗硬的食物,如面包干,到了换牙期可以给孩子吃些甘蔗、五香豆等,当然要注意不要吃变质的食品,如霉变花生等,以免得不偿失,造成其他的不良后果。

  由于当今社会人类的饮食朝精细方面发展,使得颌骨缺乏应有的刺激,很容易导致颌骨发育不良,进而形成牙列不齐等。所以吃这些粗制食品很有必要。不过,吃时一定要注意用两侧磨牙一起咀嚼,否则一侧锻炼过多,另一侧锻炼过少,也会造成颌骨因受刺激不均而致颌骨畸形和牙列不齐,并且由于偏侧咀嚼,而导致面部的不对称发育。粗硬的食物一次不宜多吃,可以每天定时定量吃一些,家长还应进行指导,以免孩子形成不良习惯。

  【易发年龄】

  2岁以后。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中国首富之子组建第一白富美公会 说屌丝勿扰
中国首富之子组建第一白富美公会 说屌丝勿

高仿包包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