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医生的养生方法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二周年的日子。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人民终于圆了“百年奥运之梦”;如今回眸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小平同志。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40多年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他的生动描述,不仅为我们展开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画卷,更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爱生活、爱运动的长寿老人的形象。
北京西城区景山后街上一条普通的胡同里,紧邻民居有一座灰色大门、灰色围墙的院子。初春的阳光透过胡同尽头的那些老榆树,静静地洒落在地面上。这里就是小平同志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家。他生前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就住在隔壁工作人员居住的院子里。
2009年1月20日早晨,记者如约前来采访张宝忠将军。“欢迎,欢迎,屋里请!”刚走到屋外的葡萄架下,就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张宝忠将军已经热情地迎了出来。将军身材魁梧,体格健朗,行动灵活。记者怎么也看不出,眼前是位74岁的老人。
我们的交谈围绕着小平同志的生活展开了。据张宝忠介绍,小平同志是位生活非常有规律的人,这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饮食习惯好,饮酒不贪杯,心态常乐观,每天都锻炼,时时勤用脑。
一周吃几次粗粮
“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很有规律。早餐8点,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几十年基本不变。他早餐有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和晚餐常是四菜一汤。”张宝忠说。
“小平同志爱吃四川家乡菜,像回锅肉、粉蒸肉、扣肉……特别爱吃大肥肉。当然豆腐和自家腌的泡菜也是他非常喜爱的。”张宝忠回忆道,“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非常好,再好的东西都不多吃,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吃粗粮。每周都要吃至少两次粗粮,包括玉米面、荞麦面、高粱、小米等,做法有贴饼子、蒸窝头、熬粥等。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他还爱喝绿茶,特别是龙井,一天两杯,上下午各一杯。”张宝忠回忆道,“困难时期,没有什么水果吃。春天,水萝卜下来就吃水萝卜;夏天,黄瓜、西红柿下来就吃黄瓜、西红柿。有时候,午饭或晚饭后,我们给小平同志准备一个苹果,他舍不得都吃掉,只吃一半,留下另一半给家里其他人。”
另外,据张宝忠介绍,小平同志家里有个规矩,长期不变。那就是每天晚饭一定会有一个烩菜,用中午没有吃完的菜,再加上一些豆腐、白菜等烩制而成。小平同志吃饭时总是开玩笑地说:“就这个烩菜最有味道、最好吃。”
午饭时,喝一杯
“他还喜欢喝点白酒。每天午饭时一定要喝一杯,不到一两的量。他从不贪杯,而且其余时间也一概不喝。为什么一定要在午饭时喝酒呢,那是为了能顺利进入午睡,保证午睡的质量。”张宝忠微笑着对记者说,说起喝酒,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小平同志之所以身体好,是因为他每天都喝两杯用中药泡的酒。这篇文章恰巧被小平同志看到了,当时他问我:‘我是每天都喝两杯中药泡的酒吗?’我说:‘没有啊。’小平同志说:‘你看看这张报纸,去查查。’我赶紧去调查。后来,这家报纸在中缝位置刊登了一则‘更正’。我向小平同志汇报,并将报纸拿给他看,他翻遍了也没找到。我赶紧指给他看,看到后,他笑了,用浓重的四川话说了句:‘算了’。”
小平同志有着几十年的“烟龄”。通常情况下,外出时,他的烟都由我保管。为了让他少抽烟,我们就想了个办法,把一根烟分成两半,一次只抽一半,每次就能少抽一些。一次,在会见外国友人时,他向我要烟抽。我给了他半支。外国友人就问他为什么只抽半截烟。他指着我回答说:“这是他们对付我的办法。其实这样很浪费,本来一个烟蒂,现在变成两个烟蒂了。”1989年以后,医生们考虑他上了年纪,想劝他戒烟。“令我非常敬佩的是,小平同志听了医生的话后,说戒就戒,非常干脆。”张宝忠不无感慨地说道。
戒烟以后不久,医生开始劝他戒酒。于是,小平同志在医生的建议下,将常喝的白酒,换成了绍兴酒,因为绍兴酒度数低。每天喝酒的时间和数量保持不变,这样过了两三年。后来,又在医生的建议下,将绍兴酒换成了度数更低的干白,又喝了一段时间,就彻底戒掉了。
“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
说起小平同志长寿的秘诀,不能不提的是他乐观豁达的心态。
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其中有两落都是在文革时期。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但即便是在那段非常岁月里,邓小平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在毛毛的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夫人卓琳以及老祖(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也跟随他到了那里。虽然政治风暴扫荡了人们的生活,冲击了人们的心灵,但小平同志依然心态平和,他在居住的院子里开辟出了一块不小的菜地,种上了白菜、胡豆、辣椒、丝瓜、苦瓜等各色蔬菜。小平同志白天在地里劳作,挖土、施肥、浇水、除草;晚上就开始读马列著作及古今中外其他书籍。”张宝忠说,小平同志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中,他善于运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彷徨。
1984年10月10日,在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请教小平同志“长寿秘诀”时,他的回答是:“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
“能下海证明我体力还行,能打桥牌证明我大脑还行”
“小平同志常说,我检测自己的身体靠两条。一条是能不能下海,一条是能不能打桥牌。能下海证明我体力还行,能打桥牌证明我大脑还起作用。”张宝忠说,“小平同志酷爱大海,到大海里游泳是他最惬意的事情。每年去北戴河,到达的当天,他就要下海;离去的那天,他还要下海。天再冷,浪再大,他也舍不得放弃。”
从青年时代起,邓小平就养成了坚持健身的好习惯。他虽然日理万机,但总是忙里偷闲进行锻炼。他的爱好很广泛,游泳、登山、散步都是他所喜爱的。1979年,已经75岁的邓小平自己登上了黄山。张宝忠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给他准备了滑竿,但是他不坐,坚持要自己走。我们就每隔半小时左右,提醒他停下来歇歇。休息时他告诉我们,登山中间休息的时候,一定要面朝山下的方向坐。这是因为如果面山而坐,从山上来的气流会直接吹到人的脸上,对身体不利。他说,这是他长征时留下来的经验。”
“除此之外,年轻时期经常洗冷水澡也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张宝忠说,记得在1986年,小平同志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曾说过:“我已经十年没得感冒了,夏天还能到海里游泳。我身体这么好,是因为在战争年代洗冷水澡。冬天北方很冷,我洗澡也是一桶冷水。”
说完了游泳,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桥牌。
打桥牌是小平同志后半生的主要爱好。1952年,邓小平在西南局工作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四川内江,遇到一位朋友教他学会了打桥牌,从此打桥牌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活动。
张宝忠对记者说,小平同志打桥牌思维敏捷,计算准确。洗牌、发牌、叫牌、打牌、记分每一步他都特别认真,处理得果断。这充分展现了小平同志的记忆力与分析能力。因此,他才把打桥牌当作检验自己大脑好不好用的一条标准。聂卫平曾经说过:“邓小平打桥牌有这样的水平很了不起,是我结识的这些中央领导里打得最好的。”
“其实小平同志长寿的方法不止这些,还包括他多年养成的散步习惯、晚年每天坚持做一套自己编的广播体操、特别喜欢孩子,休息时间里,只要孩子们在家,都要和孩子们玩一会儿……”张宝忠深情地说,“小平同志得享93岁高龄,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们祖国和人民。”他逝世后,把眼角膜献给了患者,把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大海里。在小平同志心底深埋着的,是对祖国和人 #p#副标题#e#炽热的感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