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凡是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同时,中医又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
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
湿润偏热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0℃)。
中国许多地方的春季具有这种天气特征。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笋、菠菜、芹菜、荠菜等。古人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天里的韭菜以它独有的清香、鲜美,成为千家万户的佐餐佳品,而韭菜的营养则可以与一些肉食媲美。
湿润高温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高于30℃)。
这其实就是中国夏季的天气特征。此时,人居天地气交之中,湿热交蒸,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故夏季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泽鲜艳,可适当选择具有鲜味和辛香的食物,但不可太过。由于气温高,不可过多食冷饮,以免伤胃、耗损脾阳;要注意饮食卫生,变质腐败的食物不可进食,避免引发肠胃疾病,《论语》早就告诫人们:“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之间)。
依据中国季风气候的规律,中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梨、柿、青果等,多饮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以及水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无相关信息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