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食对健康有何影响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从国家天文台获悉,今年7月22日上午9时许,将发生两千年以来时间最长、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发生的日全食时间长达5至6分钟,届时预计当地温度将会下降15℃至20℃。
上一次出现在长江流域日全食是在1575年,时隔434年才迎来日全食,而下一次需要等到2309年才能见到,时跨300年,需要约4代人生命接力才可以看到。这对当代人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日食月食成因:日食和月食是由于日、地、月在运动过程中处于特殊的相对位置而导致的自然现象。地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侧着身子不停地绕日旋转,背向太阳的一边就拖着一条长长的圆锥黑影,叫地影。月球本身也不发光,它不停地绕地球旋转,并随同地球绕日运转,它的背后也拖着长长的圆锥形月影。当月球运转到日、地之间,并且三者处在接近于同一直线上时,地球上被月影扫过的地区就会看到月球把太阳遮挡住一部分或全部,这就是日食现象的成因。当月球运转到太阳和地球的背后,地球在日、月之间,并且三者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被地影遮没了一部分或全部,这就发生了月食现象。
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朔(农历初一),月食只可能发生在望(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日食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三种。
一个完整的日全食过程可以延续两个多小时,但由于月球视圆面比太阳视圆面仅略大一点,所以,真“全食”时间一般2至3分钟,最长不过7分钟,本次为5至6分钟。
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一片夜色,在太阳的位置上高挂着暗黑的月轮,它的四周环绕着一圈灿烂瑰丽的光辉,那是太阳最高层的大气,叫做日冕。地平线上泛起一圈朝霞似的淡红色光辉,这是太阳光被日食区域以外的大气反射而形成。
中国目前具有世界上一致公认的最早的日全食记录。在《尚书·胤征》古书中,记载了夏朝仲康时代发生的一次日全食。当时掌管天文的官员羲和,因沉湎于饮酒,疏于职守,没有及时预报即将发生的一次日食,而引发国人惊惶,造成社会混乱。国王仲康大怒认为是严重的失职,将羲和处死。据推算,它是发生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的一次日全食。
在古代,人们由于不明白日、月食这一自然现象,在军事行动上曾作出不少迷信而荒唐的决策。日食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吕底亚和麦底亚两国军队在激烈交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突然,天昏地暗,黑暗骤临,原来,日全食发生了,士兵们以为这是上天发出不允许他们继续打仗的警告,便纷纷自动扔下武器,停战议和,终于结束了长达6年之久的战争。
日食对生活健康的影响。中国古代对日食的观测记载中,有关于气温骤降,有时伴随大风的记录。这是日食对日食区域环境的影响。正如《内经·素向》云:“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变则至病。”《金匮要略》则云:“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气”就是“六气”,即与空气的流动、温度、湿度有密切关联的“风、寒、暑、湿、燥、火。”天气变化易致“六气”骤变,在人体抵抗力下降,超过了适应限度时,“六气”就可能成为人体致病的因素,因而也被称为“六淫”(淫者过也)。“六淫”和气候有关。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夏末秋初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多寒病。1980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那次日全食,上海中医学院科研小组前往昆明,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对55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了综合观测表明:有70%以上病人原有病情加重;怕冷的症状更加突出;病人的交感神经较兴奋,直到日食后两三天病人的血压、脉搏、交感神经才逐渐恢复到原水平。
从国内外众多观察记录表明,日食是月球遮住了太阳,使地球上的光线、温度、湿度、磁场、引力场、微粒辐射等物理因素发生短暂的突变,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航天系统、网络传播、电力输送及使用等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局部的,而且跟食分(日面被遮盖的分数)大小、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当发生日食时,千万别直接用肉眼观赏,请戴上太阳镜才行,在以往的日全食观察中,有人用肉眼观赏,导致对眼睛伤害,甚至发生永久性失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