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亚健康人群保健科学养生饮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复保健家庭医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资讯

信息焦虑绑架都市白领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

  “每天都会有电视、电脑、电话、报纸等制造的各种信息向我倾泻而来,这些信息织成一张牢不可破的网,将我温柔地‘绑架’了,我经常感到头晕、胸闷、焦躁,既想突出重围,又心甘情愿地束手就擒。因为离开它们,我就离开了生存的土壤。”昨天,一家网络公司的编辑这样对记者说。

  他们被信息温柔“绑架”

  小刘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他说,虽然自己刚刚做了三年的新闻记者,但已经被疯狂的信息折磨得死去活来。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匆匆刷牙洗脸。然后,就是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之类的。一只手握鼠标,另一只手便胡乱地拿点饼干之类的东西往嘴里填,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只要填饱肚子就行。然后就是出去采访,路上还要买几份报刊,一般是站在车上摇摇晃晃地看,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每天回来很晚,回到家的时候,书包里是满满的报纸,脑子里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乱成一团。但又不得不耐下心来把它们整理一遍,以便把有用的信息过滤出来。有时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来。有时会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网站编辑“青山依旧在”每天的任务主要是浏览大量网页,经筛选后贴到自己的网上,同时组织网民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从早到晚在网上漫游,边打开各个页面,边回复大量的网友信件,通常是不同的话题的交流。表面上看是在搜索内容,其实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无目的性、被动性、强迫性的获取信息状态,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不断地点击链接。边复制或制造各种内容,边思索到底有谁需要它们。她说她的大脑由于被各种信息塞得太满,而经常有空荡荡的感觉。有时候也想改变这种状况,甚至发狠第二天不去公司了。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还是继续同样的工作,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就不知怎么办。

  李先生是个心理医生,本来是帮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可他认为自己也是饱受各种信息折磨的人。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去找心理医生,作为心理医生,最本职的工作是倾听病人的诉说。于是患者便将不同的信息垃圾倾泻到李先生的大脑中。他自嘲说,他的大脑成了一个镶着花边的垃圾筒。他不但要听,还要从患者的倾诉当中找到病因,并做出诊断,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下班回家,只想睡觉。有时妻子哪怕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他,他也会对妻子说,明天再告诉我吧,大脑实在装不下任何东西,需要睡一觉将旧东西排出去。

  “休克疗法”无法缓解焦虑症

  “青山依旧在”说,他对信息的依赖像是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如果一天不上网、不看电视和报纸,心就发慌,转来转去的,不知该干什么好。有一次,她跟姐姐说自己经常感到胸闷、急躁,动不动跟人发脾气,连男朋友都被自己的脾气吓跑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医生只是说压力太大,要注意调整。于是,姐姐便让她请10天假,回农村老家休息。这10天,她连电视也不看,手机关了。“青山依旧在”把这种方式称作“休克疗法”。

  她以为通过这种方法,能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可是一回到工作状态,一切烦躁、不安又都复原了。而且压力和信息同时累积,等着她迅速消化。

  记者小刘由于想用“休克疗法”治疗自己的信息焦虑症,可两天没上网、没看报纸电视,却漏掉了一条重要新闻,被扣掉几百元工资不说,还要受到严厉批评。他说再这样下去,工作就保不住了。他只能一头扎进没完没了的信息当中,浏览量比以前更大了,电话打得更勤了,生怕有“漏网之鱼”。

  信息焦虑症成为时尚病

  医学博士李光辉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焦虑症成为时尚病。每天都诞生接近天文数字的新讯息,而人脑的“存贮仓库”有限,还没有腾挪出足够“空间”接纳如此大量的信息,但许多市民为了在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信息焦虑综合征”患者大多学历高,工作压力很大,一些人形容自己是在“风口浪尖”上过活,他们认为自己必须随时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

  李博士认为,所谓“信息焦虑症”,主要是大脑皮层活动的抑制性反应,是由于大脑对过多信息输入的一种承受力和适应性降低的表现。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并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由此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因此被一些人称为“信息焦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至6.6%的人会得焦虑症。从职业来讲,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长时间从事心理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

  李博士指出,一些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疾病,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社会的和个人的综合原因,促使这些“现代病”的出现。由于其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目前对这类“现代病”的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医学界关于网络精神疾患的研究和医治尚未形成体系和规模。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身心需要定期保养

  网络公司的马小姐与网络打了8年的交道了,身心一直很健康。他认为所谓的“休克疗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大量的信息不会因为你的”休克”而停止,信息资源对于现在的许多工作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空气和水之于人一样。如果想摆脱大量信息对人的折磨,还得靠自己调整。马小姐说,对个人来说,一方面充分理解、消化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另一方面,要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要使大脑过于疲劳。这样,对于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的帮助。

  医生建议,每天尝试让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时间,好好沉静一下,或者发呆,或者澄清一下杂乱的思路,而每周也该有数小时的空白时间让大脑不去工作,每月、每年都该休个假,此时“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就是最高的原则,身心是需要定期保养的。

  白领上班族小心信息焦虑症外企白领罗先生近日外出休假,手机却不慎摔坏了,他两眼一黑:客户找不到自己误了生意怎么办?老板联络不到他发火怎么办?女朋友怀疑他做坏事怎么办?

  ……越想越急,只好挨个给客户打电话,一回宾馆就查电话记录,直到回单位买了新手机,才呼地一口气神魂归位。

  大假将至,就在短消息、网络邮件泛滥成灾时,一家医院医学心理科的周教授向记者举了这个例子,提醒“信息高消费”的人们:警惕“信息焦虑症”成新型节日病。

  周教授解释说,所谓信息焦虑症,是由于人们吸收过多信息、给大脑造成负担形成的。

  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繁杂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被称为“信息焦虑症”。

  以前焦虑症大都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起的,如家庭、情感、人际交往等,像这样因信息过量引发的焦虑症近两年则逐渐增多,从事计算机、商务、IT等行业的白领人群尤其高发;这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竞争压力加剧的结果。节日期间,由于人际交流和信息娱乐增多,“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信息焦虑症更易出现。周教授提醒人们不要无节制地摄取信息,而应加以选择,尤其是年节期间对信息要适度消费。

  27岁的珉迪在外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平均每天要接听近百个电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有了一种自虐倾向,好像每天要让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才对得起自己似的,即使休息日也要随时把手机抓到手里,生怕一有闪失,就漏掉了一个信息,被别人甩在了后面。

  她经常感到心力交瘁,甚至对手机来电铃音也感到恐惧,一着急就摔手机。结果,她的3部手机个个被搞得面目全非。经过诊断,珉迪发现自己患有轻度的“信息焦虑症”,原因在于她的所有空间被各种信息充斥。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把手机铃音的节拍由快调慢,又外出休假一段时间,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小常识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对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是:在过去6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工作进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并且发现自己难以控制这种担心。焦虑和担心与下面六个症状中的至少三个(或更多)相联系。

  1.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2.易激怒;3.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4.容易疲劳;5.肌肉紧张;6.睡眠问题(入睡困难、 #p#副标题#e#眠不稳或不踏实)。

  另外,这种焦虑和担心不是由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症)等等引起。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给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困难。

  上述症状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例如,服药,吸毒,酗酒)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例如,甲状腺分泌降低),也不仅仅是发生在情绪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普遍发展障碍之中。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相关信息
保健知识

保健图文信息
康恩贝
康恩贝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这种“酱油”,不能叫酱油!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羽绒服上有油渍 哪些招数最靠谱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冬天适合在家养的花,让寒冷冬日芬芳满屋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圆”,惊艳圆满你的新年之家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浅谈高压水射流清洗与化学清洗的区别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亿店联盟,全国88折加油卡批发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儿童医院的快乐密码

企业网 中专招生 外贸软件 极客123 郴州男科医院 郴州东方医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NBA直播 WPS下载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网站投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xbj.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