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孔子的饮食养生法则之粗细搭配

在中国,孔子被敬称为一代圣人,不仅在于他开天辟地的儒家学派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在于他的养生之道,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后人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对于养生,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很有见解。

虽然孔子生活颠沛流离,饱受苦难,但他仍在乱世中享有73岁高龄,远远超过当时30岁左右的平均寿命。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粗细搭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并非是指追求饮食的精美。孔子所处时代,烹调技术比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脱尽的壳。所谓“精”,只是挑选优质好米,以免病从口入。

如今的问题,恰恰与当时相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吃的越来越精细,反而容易导致便秘等问题。对于当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厌粗”,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做到粗细搭配,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处。而“脍不厌细”是说切肉要细致,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老年人、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吃肉不能比粮食多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使餐桌上摆放着各种诱人的肉食,也要控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肉吃多了伤脾胃,要注意与谷物搭配,饮食要均衡。

孔子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充分论证。吃肉太多不仅会让脂肪在体内各处堆积,诱发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因此,吃肉要科学,以多禽少畜、多鱼少肉、荤素搭配为宜。禽肉和鱼肉,肌纤维相对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可以保护心脏,预防高血脂。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粗细搭配,所以为了更好的养生保健,我们要注意以上的饮食方法,虽然远隔千年,但仍然对今人有着启示的作用。尤其是在就餐中,吃肉要保持“意犹未尽”的感觉,吃到口舌发腻才停筷就已经伤身体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