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春节我们应该如何娱乐休闲

副标题#e#

春节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处在饭局不断,却疏忽运动健身的状态中,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缺乏锻炼,那么我们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那以我们应该如何轻松休闲健身来调节亚健康状态,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新春呢?一起来看看春节健身宝典吧。

春节健身宝典

春节期间,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最适宜做哪些运动

冬季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大家可以选择滑雪、慢跑、徒步、自行车等户外运动。此外,也可以选择高温瑜珈,游泳、普拉提等室内项目。也可以适当泡温泉。要适当减少登山、球类运动,以防止运动量过大使免疫力降低,诱发感冒肺炎等疾病。

不同项目功效盘点

慢跑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 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徒步

徒步,坚持持久好处很多,会使人走出疲惫的状态精神焕发。但是徒步的方式也很有讲究的。相对于其它健身运动来说,徒步应该是最容易实现的。

散步式:功效是可缓解压力。每次2公里左右;散步频率每分钟50-70步,每周3-5次,步态放松。散步时头、肩、臀部、膝盖和脚呈一条直线。应在整 个散步过程中保持这个被称为“脊柱不偏不倚”的姿势。散步越多,身体消除肾上腺素的能力越强。所以,每运动一次,就如同为自己的身体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散 步不但能消除肩膀和背部的紧张,而且能消除腰腹肌、臀肌、脚部肌肉的紧张。此外,它还能增加使人睡得香甜的镇静激素的数量。

阔步式:功效是可加强骨骼和肌肉。每次2-3公里,每分钟不少于100步,每周4-5次;要加大步幅。其益处是抗衰老,增强并保持骨骼健康和肌肉强健。

竞走式:功效是可控制体重。每次不少于3公里;每分钟不少于100步。步态:要使出全身的劲,每一步由10个脚趾发力,加大摆臀,使人有一种向上的感觉,每周不少于4-5次。竞走对身体的益处是可减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心脏病和肥胖症的可能性。

快步式:功效是可促进心脏健康。每次2-3公里;步频:每分钟120步左右,每周3-4次。其对身体的益处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肺、动脉和静脉),从而使每次呼吸都能吸进更多的氧气。 #p#副标题#e#

自行车

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

能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项运动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26 对肌肉受益,而且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也得到相应的锻炼。骑自行车时,由于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可改善性功能。每日骑自行车4—5公里,可刺激人体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分泌,使性能力增强,有助于夫妻间性生活的和谐。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以邮递员的寿命最长,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传递信件时常骑自行车的缘故。

滑雪

滑雪不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掌握正确方法,每周一至两次练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会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滑雪和跑步、游泳一样属于有氧健身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

滑雪是一项全身的运动,能够对神经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在给你带来速度享受同时,也锻炼了你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柔韧性。滑雪实质就是掌握 平衡的过程,在重心的不断切换中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做出漂亮的动作。这种平衡能力的增强时无法从跑步、有氧操中得到的。与平衡能力密切相关的就是协调能 力。只有在充分的协调好全身的每个部位,才能在滑行中取得最好的平衡效果。在滑雪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各个关节的配合才能达到。因此,滑雪对于人体的头、 颈、手、腕、肘、臂、肩、腰、腿、膝、踝等部位,几乎是人体所有的关节,都能起到比较良好的锻炼作用,激活僵硬的身体,使得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减掉多余的 脂肪。

温泉

泡温泉能够放松全身肌肉、关节,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此外,大多数温泉中都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 帮助。比如,温泉中的碳酸钙对改善体质、恢复体力有相当的作用;而温泉所含丰富的钙、钾、氡等成分对调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痛风、神经痛、关节炎 等均有一定效果;而硫磺泉则可软化角质,含钠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软化肌肤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